老香村 太原市老香村副食有限公司 第2年
公司介紹

老香村品牌隸屬于太原市老香村副食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張 * 保,發源地在山西省太原市,創立于1927年,主營行業餐飲行業、甜品飲料、蛋糕店。

建于民國16年(1927年)3月1日的老香村食品店是太原的優秀店鋪之一。當時谷香村商號倒閉,三位河北同鄉,如王慶豐、王德三、王國斌等,借此機會接管管了谷香村的鋪面,并與馬世英等人籌集資金建立了新店。河北省定縣奇連屯人王慶豐從小經商,善于社交。民國15年春天,他在太原結交了許多朋友。因此,許多投資者愿意這樣做。當時有9人投資5500元(銀洋),每三年分紅一次。同事推吳潤民為董事,選王慶豐為經理代表,王德三、王國斌為副理代表。

店主們自從租了古香村的店鋪后,希望開業后生意發達,財源旺盛,于是模仿上海一家店的名字,樹新號是上海老香村牌匾長度如一人床板,楷書老香村三字,空間上方寫著上海兩個小字,黑底金字;牌匾略長于牌匾,東牌匾寫著南北水果四時差臘,西牌匾寫著洋酒罐頭浙紹金腿。藍底撒金,掛門首,喚醒本店特色。此外,店內還有一尺寬、兩尺長的抄書老香村小牌匾(黑底金字)和各種小牌匾。店門兩側的圓柱上還掛著牌匾對聯。其內容尚不清楚。

新開的老香村分店和作坊。店鋪位于鐘樓街北4號(即現在太原二輕市場位置),作坊位于鐘樓街中興藥店后院(即廟前皮衣店位置,全店員工11人。

老鄉村開業后,為了吸引銷售,店主除了親自在天津、石家莊接貨外,還經常派人到北平、漢口、上海、浙江等地,廣泛收集家庭的優勢,毫不猶豫地購買各種原材料、配件。精制京、廣、蘇各種糕點,從上海聘請一位姓李的糕點師傅,月資126元。從此,老香村在太原站穩了腳跟,一天天吃香。第二年秋天,老香村經營的品種從70多種增加到400多種。主要品種有襪底酥、雞油餅、太師餅等。中秋月餅主要生產京式提漿細皮、自來紅等十幾個品種。平時只有300元左右的銷售額。每個節日可超過1000元。此時,老香村有批發業務,而且非常活躍。太原所有同行都從老香村購買商品,老香村已成為太原干菜行業協會中的大型新鮮商品店之一,員工20或30人。

民國19年底,老香村在二市場南頭路北新開了一家店(現信托公司開化零售二部),習慣上被稱為西老香村。同時,原加工車間也搬到了西老香村后院。

民國18-25年,是老香村的鼎盛時期。香腸臘肉、五香牛肉、蝦香腸臘肉、五香牛肉、蝦魚、熏魚等。事件發生前,700多個品種經營。包括山珍海味、洋酒罐頭、干鮮果、鮮菜魚蝦等。北京五星啤酒、蘇打水、英瑞奶粉、煉乳,以及上海天廚味精廠的各種味精和調味品。商品批發范圍也從太原擴展到山西省各縣鎮。

就在老香村生意興隆的時候,七七事件爆發,日本侵略者占領了太原。老香村遭遇災難,價值一萬多元的貨物運到東太堡,藏在洞里封存,被日本人洗劫一空。店主和店員紛紛外逃,只留一人看守鋪面。店主王慶豐駐天津不敢回來,二店主王得三,三店主王國斌帶著20人逃到運城后,又帶著四人跑到西安。并在西安東街453號立起新店。其余12名伙計留在運城,以炒花生、賣紙煙為生。

民國27年(1938年)3月,戰爭稍穩,三掌柜王國斌隨后將運城人員帶回太原。五月,掌柜王慶豐也回到太原,重操舊業。老香村復業后面目全非。鐘樓街北的北老香村店和牌匾被漢奸商會會長強行占用,開了公記紙煙莊,老香村前貼了公記二字。店主和伙計只能買一些面粉,做一些零食,賣一些酒、罐頭等慘淡的生意。這時,英文字牌匾掛在店門首。其思是:老香村食品雜貨店在國內外都很有名。民國30年(1941 年)掌柜王慶豐病故。然后日軍實行經濟封鎖,國外供應隔斷,物資越來越緊張。再加上物價上漲,票價一天比一天消耗,老香村的經營不如一年。原店有很多人離開另一個門戶。

日本投降后,二店主王德三在西安開的店鋪連產帶人歸當地,只有一人返回太原,擔任老香村店主。此時老香村主要經營海參、燕窩、火腿、板鴨、南糖、花生粘等。卓點只有十幾個品種。很快,閻錫山又遇到了兵農合一暴政,足夠年齡的年輕店員都被編組充丁。怕事都偷偷跑回家。此外,物價飆升,捐稅復雜,老香村不得不減少店員,縮小規模。到太原解放時,全店只剩下十幾個人。

太原解放后,在黨和人民政府的幫助下,老鄉村的經營逐年擴大,生產逐年增加。到1952年底,糕點月產量已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1萬多公斤增加到3萬多公斤。糕點品種也從34種擴大到48種。

1981年7月1日,老香村牌匾重新掛在店門中央。老香村的經營特色也從此重放新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