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十多年前大多數合資獨立品牌的結局,以及思明品牌在不到四年內死亡的噩夢,東風本田仍然雄心勃勃,再次發揮了自主品牌的想法——東風本田將于2023年推出新的獨立品牌。
在Honda東風本田在品牌增長乏力、突破無望的前提下,選擇推出自主品牌,搶占低端市場,是遏制銷量下滑的最體面途徑。
2022年,東風本田表現過于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1-11月累計銷量58萬輛,同比下降17%以上。雖然本田中國在中國市場整體呈下降趨勢,但廣汽本田同比下降僅5%。
為什么曾經如火如荼的東風本田變得暗淡?一致的觀點是,東風本田過于依賴Honda品牌和暢銷車型CR-V、思域車型的紅利缺乏產品實力和營銷的誠意和創新。
以東風本田銷售支柱為例。CR-V就新一代車型的價格而言,對東風本田的潛在認知是,嘲笑價格已經存在,甚至經銷商的價格銷售也沒有影響銷售,十多年來。即使是近年來CR-V油門爆發,鬧得沸沸揚揚,但東風本田輕描淡寫的冷處理仍然沒有讓CR-V失去市場影響力。
東風本田與本田甚至廣汽本田對汽車市場、消費者態度和理念的差異也越來越不同。無論銷量大幅下滑,還是本田新車型向廣汽本田傾斜,東風本田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因此,如何打破低迷的僵局,成為2023年東風本田的頭等大事。
《本田創新的本質》提到了本田公司的概念:公司沒有自己的哲學,就像沒有根的草一樣,只追求利潤,隨波逐流。從東風本田在中國市場的一貫風格來看,它與本田的品牌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當然,在中國汽車市場產銷繁榮的時代,弱勢的韓國和法國系統可以獨立,更不用說強大的東風本田了。一個有理想和明確愿景的企業往往根深蒂固——表現出對市場和消費者的敬畏。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已成為新能源時代的全面發展,中國品牌正在強勁崛起。隨著新能源車型的高增長,2022年1月至11月的市場份額近50%。對于與中國品牌相鄰的合資品牌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壓力,并加強了新能源戰略來提高市場份額。和一汽豐田一樣,在加強新能源技術的同時,全新車型不斷高端化。
相對而言,東風本田產品的厚度要薄得多。說白了,東風本田最貴的車是艾力紳,頂級車型價格30萬元+。而純電動品牌而純電動品牌e:N在中國品牌洶涌的新能源產品下,存在感很低。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向上無望,向下是唯一的出路。
十多年前,合資企業推出自主品牌的目的非常直接,即通過更換合資車型,在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logo、降價實現性價比提升,覆蓋更廣泛的用戶,進而合資企業提高市場份額。
除了我們熟悉的廣汽本田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寶駿、東風日產啟辰以外,還有朗世、華琪、首望、天悅、凱利、嘉悅等鮮為人知的品牌。如今,除了啟辰仍然屹立不倒外,其他品牌已經或正在消失。東風本田的獨立品牌思明在僅存在4年后就匆匆停產。
即使面對痛苦的教訓,東風本田10多年后再次提出自己的品牌也是無奈的——活著才是硬道理。
根據東風本田電氣化產品將在2025年達到50%的戰略規劃,中低端產品電氣化是增量的關鍵和突破口。可以預見,長期以來受制Honda品牌認知和溢價以及Honda已經有的e:N品牌,全新自主品牌將承擔擴大電
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向上,東風本田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