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多年發展,如今的華為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通信設備公司之一,但一路走來,華為并非一帆風順。
在1984年前后,任正非從部隊轉業,在深圳南油一家小型國有企業當副總。有一次任正非負責一個項目,給了對方200萬元貨款,對方卻遲遲不發貨。該企業認為任正非個人有經濟問題,但拿不出明確的證據。最后任正非沒有承擔刑事責任,但被迫離開。
1987年,時年43歲的籌集了21000元人民幣在廣東省深圳市成立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當時的華為的主要業務是替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的香港公司做銷售代理。然而,1989 年華為遭遇了第一次“斷供”,讓他們覺得光是代理可不行,要進行一個自主開發集中化戰略,這樣子市場差距擴大才行。
后來他們利用了農村包圍城市這一個銷售策略,讓當時的華為公司迅速占領了市場。1990年和1991年,華為分別研制出BH03 交換機和HJD48,憑借這兩款產品,華為銷售收入突破1 億元。
2001年,IT行業的“冬天”引發互聯網泡沫破滅,全球通訊基建大幅下降,導致華為進軍國際市場舉步維艱,這是華為遇到的第二次重大危機。當時,華為差點將網絡公司賣掉,任正非母親車禍身亡,海外無線業務還沒有發展起來,國內業務因任正非決定不上無線固話(小靈通技術)而錯過了中國區大量的“過冬糧食”。
這場危機,最終解除于華為2004年成功開發出無線 3G 分布式基站,從而成功打開歐洲市場。2005 年,華為的海外銷售收入第一次超過國內,安然地度過了這次危機。
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相關技術和產品,這是華為的第三次重大危機。當央視播放孟晚舟英雄般凱旋歸來時,證明華為的第三次危機已經解除。畢竟此時的這時的華為已經是業界首屈一指的公司,不管美國使用什么招數,華為活下來是必然的。
像任正非所說的那樣,“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的皮糙肉厚”。如今,在許多人心目中,華為是中國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