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品牌故事

海天是家喻戶曉的老品牌,是中華老字號,始自清代中葉,距今已有三百年的歷史。如此大受歡迎的醬油品牌,它是怎么起源的呢?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三百年前,廣東佛山誕生了大量醬園,生產醬油等調味品,產品遠銷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一帶,另包括港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彼時在悉尼唐人街,佛山產醬油甚至會限購,每人限購3瓶,而且不送貨。

佛山醬油之所以如此熱銷,是因為佛山醬油與眾不同。醬油的原料是黃豆,決定醬油品質的最重要一環是晾曬。位于北回歸線之上的佛山氣候溫暖,陽光充沛,日照時間長,非常適合晾曬。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佛山成了釀造醬油的天堂,到民國時期,已有40多家新老醬園聚集于此。

海天是40多家醬園中工藝最講究,產品口感最醇厚,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一家。時諺有云:有人煙處,必有海天。

1982年,26歲的龐康被派到“海天”做副廠長。彼時的海天并不是最初的海天,而是1955年國家推行公私合營時,以海天為首的25家佛山古醬園合并而成的企業,新的企業更名為珠江醬油廠,是佛山古醬園的集大成者。

1988年,國企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龐康獲得了企業發展的主導權。六年之后,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70%的國有股份被轉讓給海天員工,這些股份后來經過演變逐漸集中,以龐康為首的管理層獲得控股比例,這種變更在2007年通過一次新的改制得到確認及深化,海天徹底變成一家民營企業。

早在第二次改制的1994年,龐康就把公司名稱從珠江醬油廠改為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公司,重新啟用“海天”品牌。隨后十年,這個古老品牌在其經營下重煥生機,于2006年入選商務部公布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

規模化的生產和渠道

自古以來,醬油就在中國人的飲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海天之前,強大的剛需并沒有造就出巨無霸級企業,清朝民國的佛山古醬園已經很有規模了,但其服務人群僅限于珠江水系及海外唐人街,其他地區仍是地方品牌的天下。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產能局限:傳統的作坊式生產,滿足不了全國的需求。

龐康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他一直強調,傳統產業要發展,規模化是關鍵。為了實現規模化,在90年代海天剛有一點家底時,龐康便豪擲3000多萬引進國外生產線,進入新世紀后,他的投資手筆越來越大,2005年投資10億建了一座100萬噸的生產基地,2014年又投建了一座150萬噸的生產基地。

目前,海天的總體生產規模已經超過200萬噸,占地3000畝,把同行們甩出了幾條街。

當然光能生產還不行,還得把上百萬噸的產品賣出去,這就需要規模化的渠道網絡。

到2016年底,海天的渠道已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超300個地級市,近1000個縣,33萬個終端營銷網點。從黑龍江的佳木斯到新疆的塔什庫爾干,再到海南的三亞,隨處可見海天的產品。不僅如此,海天產品還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海外華人聚居區的標配。

首先他建立了一支1500家經銷商、5000家分銷商的中層網絡,用其總攬33萬個終端營銷網點,并培訓了一支超過1000人的特種部隊,將其派往中層網絡,指導和管理這些小諸侯。

分封“諸侯”時,他采用“雙駕馬車”制度,在一個地區至少設置兩名經銷商,一方面防止“諸侯”反叛,另一方面刺激諸侯間的競爭。

最后他采用先付款后發貨的政策,避免自身資金被經銷商占用。同時,他也很少占用經銷商的資金,很多同行用高返點政策鼓勵經銷商壓貨,龐康則不熱衷于這種手段,給的返點也很少。經銷商沒有壓貨就不會異地竄貨和擾亂價格,從而穩定了整個體系,每2~3年,龐康還提一次終端價格,給經銷商留足利潤。

通過這一套體系,經銷商緊緊融入海天體系,2016年,這個體系干出124億業績。

專注力成就大爆發

海天的產品哲學與格力很像,就是把一種產品做到行業第一,然后拓展相關產品。

海天最早的產品是醬油,醬油做到第一后又增加了蠔油,蠔油做到第一后又增加了調味醬。到2016年,三大品類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63%、15%和15%,合計占總營收的93%。剩下的7%是最近幾年拓展的醋、料酒、雞精、腐乳等產品。

2008年的金融危機,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地淘汰產品羸弱的企業,活下來的企業則努力培植在主業上的競爭力。最近幾年消費進入升級周期,粗放式競爭結束,海天這樣的專業化企業獲得巨大獎勵。

2013年到2016年,海天的年營收一路攀升,從84億攀升到124億,凈利潤也穩步增長,從16億漲到28億。當其他制造業企業家叫苦連天時,海天卻在悶聲發大財。

可以預計,未來幾年,產業集中將成為醬油行業的重頭戲,小作坊企業和地方弱勢品牌將被整合,就像《圣經·馬太福音》所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除了整合落后產能外,海天還優化了醬油的產品結構。

海天醬油最初高中低檔的比例是1:6:3,近幾年來,這個比例被調整為2:6:2,未來的目標是3:6:1。高檔和低檔的價格差很多,一瓶500ml的醬油,高檔的賣7塊以上,低檔的則賣4塊以下。挺進高端的策略,會明顯提升海天的利潤率。

海天的管理層明白,整合落后產能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產品結構優化的空間也很有限,況且高檔產品的對手都不是吃素的。因此,從2011年開始,他們又開發了調味醬、腐乳、醋等產品。

調味醬的原料及工藝與醬油高度關聯,海天具備巨大優勢,所以自己做。這個產品的成長也是最快的,如今已能貢獻15%的營收。

作為國內調味產品的龍頭老大,海天已連續多年保持醬油產銷量全國第一的紀錄,而這記錄也將會一直保持下去。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