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與思念之間的競爭

1989年,因為擔憂“買不起兒子結婚的新房”,外科醫生陳澤民和愛人借了1.5萬元,在鄭州一個小巷子里開了家三全冷飲部。一個外科醫生創新發明的潛質,由此迸發。1990年冬季,陳澤民出差到哈爾濱,看到當地人將包好的餃子放到戶外凍著,隨吃隨取,并且經久不壞。受此啟發,他覺得如果將自己最擅長做的南方湯圓凍起來賣給北方人,必定大有市場。

經過不知多少次試驗,陳澤民終于在3個月后構筑了一個冷凍食品的完整技術鏈條,做湯圓的手藝加上東北凍餃子的習俗,陳澤民發明出了速凍湯圓,由此開創了中國速凍食品產業。

思念水餃

市場旺盛的需求,讓三全得到快速發展。1995年,陳澤民請來知名營銷策劃大師葉茂中實施了品牌策劃。隨后,“三全凌湯圓,味美香甜甜”的廣告頻頻亮相央視。1997年,三全凌湯圓被國家6部委列入“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族品牌”之一,被稱為“華夏一絕”,董事長陳澤民也被稱為“中華湯圓王”。

從外科醫生到速凍湯圓的發明者,陳澤民無意中開創了中國速凍食品產業,但他自己在當時還很弱小。可對手不會等著他成熟,速凍食品的技術并不是高精尖,很容易模仿,一個個新品牌開始出現了,其中還有來自于海外的實力派。

作為探路者,陳澤民使鄭州成了速凍企業的大本營,最多時,鄭州有36家速凍企業。同時,全國出現了大量仿冒“三全凌湯圓”的企業,僅鄭州市就有十幾家。臺灣的巨頭此時也殺入市場,龍鳳憑借著水餃不僅迅速殺入速凍食品行業,而且有錢任性的很快成為了行業第一。面對這樣的市場亂象,陳澤民民如何去做?

陳澤民審時度勢,以一個戰略家的眼光和胸懷,放棄了對同行侵害自己專利的追究。他認為,速凍食品是個技術門坎很低的行業,很容易仿制,專利官司打不勝打,耗費精力得不償失;即使打贏了官司,也只能贏一時而不能贏一世。

中國的速凍食品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空間非常大,僅靠一個三全是無法滿足巨大的社會需求。而海外的速凍食品工業比我們先進得多,發達得多,你擋住了身邊的同胞,卻擋不住別人登陸上岸,與其讓海外企業長驅直入,倒不如本土同胞齊心協力,把市場迅速做大,在較短的時間里形成有一定抗力的民族速凍產業。

1998年之前的三全,是行業的領跑者。但是,1998年之后的三全,感到了來自思念的壓力。思念成立于1997年,創建人李偉借來200萬元,模仿“三全食品廠”在三全同一條街的斜對面建起了思念。第一年就產了800萬噸,實現產值600萬元。李偉初步嘗到了甜頭。

思念成立的第二年,李偉已經不再滿足于跟在三全后面學步了,他在公司高管動員會上摩拳擦掌,提出一個口號:“三年之內要超過三全。1998年5月,《大河報》上出現了一版“尋人啟事”:“誰是最會做湯圓的人,我們給他50萬元!廣告登出后,打電話的,登門拜訪的,毛遂自薦的人圍了思念3天3夜。廣告之后,一大批業內精英空降思念,企業名聲也不脛而走。思念的玩法挺狠的,陳澤民很有壓力呀。

隨后思念進行的一場湯圓的“瘦身運動”,將湯圓由大變小,一改三全湯圓35克重的形象,改為專做僅重10克的“珍珠系列”小湯圓。小湯圓在大湯圓一統天下的市場里撕開了一個缺口。首戰下來,思念大獲全勝,當年生產小湯圓4000余噸,產值數千萬元。此時的三全,正在忙于生產35克的大湯圓,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1999年,思念產值突破1億元,這個數字讓三全震驚。做行業領頭人多年的陳澤民,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在自己最熟悉的速凍湯圓領域,竟然會闖出這樣一匹黑馬來。過去的陳澤民是滾雪球,優哉游哉,慢慢往前發展,李偉是一跳一跳地往前,很快就趕上他了,這讓陳澤民民和三全產生了一種緊迫感。

剛賺了點兒錢的思念創始人李偉隨后一擲千金,請來毛阿敏做廣告。靠著名人效應,思念湯圓很快也躋身名牌產品之列。同時,思念在產品線上再做文章,將湯圓繼續變小,推出僅重3.5克的小小珍珠系列湯圓。這種體積比碗豆還小的湯圓在市場中同樣掀起了搶購狂潮。

隨后,思念又買下河南當地有名的灌湯水餃秘方,推出了速凍水餃,同樣一炮走紅。一系列的成功運作之后,思念從勉強度日的小公司,一躍成為了行業的老二。

2001年,思念的銷售額達到了2億多元,占地400畝的工業園也破土動工。開業當日,陳澤民應邀前去祝賀,看著30出頭的李偉在人群中春風得意的樣子,他不禁連連感慨“后生可畏”。在快魚吃慢魚的時代,穩健往往被視為保守。但是,過于追求速度,最終還要再為基礎補課。

性格決定命運。人如此,企業也如此。陳澤民和李偉各自的性格,深深地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并成了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陳澤民穩健,三全穩健;李偉善于冒險,思念也善于冒險。那么,這種風格的迥異,有成就了兩人之間,兩家中國最大的速凍食品之間怎樣微妙的關系呢?

自從三全創立以來,三全的業務和精力都專注于速凍食品。同思念相比,三全還對速凍食品進行了細分。比如把速凍食品分成了狀元高系列和三全系列。除此之外,還推出了常即食的粥類及套餐,甚至還有軍用食品。

1998年,三全產值已經突破億元大關。此后,針對多元化之風,三全始終把自己的業務專注于速凍食品行業。雖然此后,三全強勁的對手——思念左突右沖,甚至冒險涉足房地產業,但三全穩健保守的經營作風并未輕易改變。

期間,陳澤民的兩個兒子眼看著別人在地產商發了財,也多次勸他走多元化,陳澤民都始終不為所動。在10多年的經營中,陳澤民不搞大筆貸款,不搞一次到位,始終堅持滾雪球式的發展,“穩”這個字對于他來說,必須放在第一位。

每年三全的銷量都要有意留下點兒缺口,讓客戶感覺到貨很緊俏。陳澤民的饑餓療法是:寧肯自己的湯圓不夠賣,也不能生產出來賣不出去。多年來,三全不僅獲得了速凍產品的極大豐富,同時還獲得了行業話語權。

不過思念的年輕創始人李偉認為,陳澤民是“開著拖拉機在跑,只不過早跑了幾百公里,而自己現在是開著奔馳車狂追”。憑借1999年的出奇制勝,2001年,思念故伎重施,推出“秀才”系列速凍水餃。李偉自信,同樣采用“江秘方”的水餃肯定會在業內再度呼風喚雨。

但有了此前的教訓,這一次三全展開了積極的阻擊,加大了產品線的創新力度,成立了十幾個產品研究室,對產品線進行了細分,一舉推出了湯圓、水餃、包子等數十個品種。特別是重拳推出了“狀元”系列。甚至在思念引以為傲的小湯圓產品上,三全也一連擺開7個品類,積極地阻擊思念。

三全一發力,思念便有些招架不住。盡管思念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它在渠道建設管理和運作機制上,遠沒有達到堅實的積淀,同“龍頭老大”三全還有一定的距離。最后還是李偉托人給當時剛滿60歲的陳澤民捎來話,“祝老爺子身體健康”,事件才得以平息。

三全水餃

這場激烈的較量之后,三全不僅穩住了陣腳,自己的產品線也得到了豐富。陳澤民對年輕的競爭對手李偉抱以長輩的寬容,其后三全有什么重大決策時,他還邀請相隔不遠的李偉來“旁聽”,甚至還說“三全對思念和李偉沒有秘密”。 就這樣,三全和思念由競爭者變成了合作者。

2001年10月,這兩家來自河南的企業聯手發動了一場漂亮的“上海十月革命”,向多年來稱霸上海市場的臺灣龍鳳、海霸王進攻。針對龍鳳、海霸王的大包裝,三全、思念一改傳統套路,放在一起都賣起了散裝食品,做足份量做低價格。此招極具傷力。半年后,當龍鳳、海霸王降價,并推出散裝時,為時已晚,陣地失守。三全和思念的合作最終雙贏。

上海一役,三全和思念戰友之情倍增;同時,思念無形之中成為三全發展中的鞭策者。其后,三全與思念的競爭“更多的是形勢上的需要,而無實戰的真刀真槍”。2001年,三全推出了三全凌粽子,宣稱在浙江省武義縣采購了大批的竹葉包粽子,意在使粽子散發“天然原香”。一個月后,思念也推出了一種“竹葉包裝的粽子”,甚至在商場、超市里面樹起了真正的竹子。兩者一時交映生輝。2003年,三全推出了早點早餐食品;隨后,思念也推出了早八點系列早餐食品。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家的產品,連價格都一模一樣。

三全和思念微妙的競爭合作關系,使國內速凍食品行業得以健康地發展,并保持著少有的默契。無論這種“對弈”是偶然還是必然,兩個企業因此都走上了共贏的道路:通過明爭暗斗的較量,促使雙方不斷地調整自身的經營體系,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并因此,將其他競爭者遠遠地隔離在主要利潤區之外,占據超過50%的市場份額。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