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國際品牌設計李念:婆娑世界的品牌布道者

自2005年李念創立深圳那天廣告至今,今年正好12個年頭。12,在佛教因緣論里面代表的是一個輪回,包括歲月、星座、生肖,都是在12中輪回著。時間一去不回頭,回到原點看看曾經發生的事,失意與成長、困惑與從容,不同的來處,不同的過程,最后卻殊途同歸——生命會送給每個人相同的四個字:悲欣交集。

12年,那天和李念站在原點,將以淡定而真實的姿態再出發。


物理的盡頭是哲學

李念本科學的是物理專業。在證明完自己在物理方面的能力后,李天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銳減,開始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幸運的是,他的老師也很有個性,對學生的選擇并不加以干涉,的要求是:干什么都行,只要證明自己沒有浪費時間。

老師的包容讓李念毫無顧忌地“任性”了。他喜歡畫畫,盡管之前沒有學過一天的美術,但常常思如泉涌,想到什么馬上都能畫出來。這種藝術天賦還體現在樂器上,什么樣的樂器到他這里都能玩得很順溜。

物理學得好,證明有出色的邏輯;藝術帶給他創意能力,而善于與人溝通、說話富有感染力又是他的一大特點。身上帶有這些基因,老天爺似乎冥冥之中就把“品牌傳播”這碗飯賞給了他。幾年前,他迷上佛學,心學、六度、當下、印心等,是他的語言體系和思想體系中的關鍵詞。這似乎又回到原點,嗯,“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宗教的盡頭是神學”。牛頓、愛因斯坦晚年都成為迷戀宗教的神學家,李念的路也許以物理為起點,以哲學和宗教作為歸依。

而物理和藝術的共同特點都是需要發現和創造。李念是一個以創造為樂趣的人,那時,他還沒發現世界上有哪個職業能象策劃那樣,帶給他創造的樂趣,很篤定地就選擇了做廣告傳播,一做將近20年。

創立那天國際后,李念把創造力也用在了團隊管理上。比如,他把佛學中的“六度”修煉改編成那天的“五項修煉”。第一度就是“當下”,要求團隊中每個人要活在當下,先做好手邊事,多么遠大的理想都要從手邊事做起;第二度就是要“精進”,每一次都要有進步,不要原地踏步,在每次的微小進步中逐步獲得大收獲;第三度就是要“謙遜”,水珠是渺小的,只有融入集體才是大海,學會依賴團隊,借助團隊的力量來成就自己;第四度就是“利他”,即每個崗位都要有客服意識,要學會“利他”,從幫助他人、成就他人中獲得自身的成長;第五度就是“總結”,他比喻人生就像人推著大石頭爬坡,總結就象是爬坡過程中給大石頭的找了一塊小石頭墊底,只要有小石頭墊底,人就可以喘息,大石頭也不會直滾到坡底。

幫客戶畫出心中的美人

走過12年的那天國際品牌設計有限公司,通過積累項目經營經驗,構建了成熟的品牌服務行業化體系,能為客戶提供從品牌戰略、品牌定位、設計(包括品牌VI設計、環境空間設計、包裝設計、網絡設計)到品牌運營、營銷傳播等綜合性品牌服務。公司服務對象主要有以餐飲連鎖為代表的快速消費品行業客戶、以通訊電子及醫療為代表的B2B型行業客戶,和以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行業客戶這三大類。

創意行業是一個無法標準化的行業,每個客戶、每個項目都需要定制。那天的視覺設計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對于設計不存在客觀判斷標準這個觀點,從業多年的李念心態早已淡定,他用“因果”來解決“如何畫出客戶心目中的美人”問題。

李念認為:因果論是佛學思想的重要組成。有什么結果就必然存在對應的原因。對于設計,是客戶內心的物化。其實客戶有他自己心目中的標準,只是他無法表達出來,專業公司要做的就是幫助客戶梳理出客戶心目中的標準。

同時,專業公司要始終保持專業立場,要以市場為中心,做消費者喜歡的東西。而不是一味迎合客戶去做滿足客戶個人喜好的東西。專業公司的價值應該體現在:要引導客戶讓他們知道什么是消費者喜歡的,而不是變成了讓客戶指導專業公司做設計,這樣實際上是把設計變成了客戶的事情。

不為賺錢去取悅客戶,在專業上堅持自己的操守,這是李念團隊的姿態。很多接觸過李念的人都說,他不是一個很商業化的人,還有情懷在。

或許,李念的人生追求跟錢沒太大關系,這樣讓他做事的動機顯得單純;不唯利是圖,愛惜自己的羽毛,卻不高冷孤傲,人很隨和憨厚。這樣的人格特質,讓李念擁有極好的人緣,朋友眾多,團隊中的核心成員都跟隨了他多年。每周至少要跟員工吃一次飯,是他對公司總監的要求,為此還特地撥了費用,專款專用。

他的專業操守,還體現在鍥而不舍地尋找“創意的G點”。在那天,加班到十點十一點極為常見。每次新出品出來,李念總會看到不完美的地方,反反復復無休止地調整甚至顛覆,不到提案不停止。老板是企業文化的締造者,有什么樣的老板就有什么樣的團隊。在李念的影響下,那天團隊都已經習慣這種“折騰”,不以為苦反以為樂。

任何付出都是有回報的,那天的努力贏得了客戶的尊重。從前期策劃策略,到中期的創意方案,再到后期的維護升級,全程專業服務使得我們在業內贏得了良好的信譽與口碑,助力企業提升品牌價值。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在人工智能帶給人們無數話題的時代,魯班軟件每秒能擼8000個方案稿。更早之前,號稱出現了能寫作的機器人。似乎,機器作業大有替代人腦創意的趨勢。這對從業者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

善于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并總結成自己的方法論的李念,用王陽明的“心學”解讀這個現象。李念的心態特別平和,他認為“陽明心學”能讓人洞悉心身萬物的關系,知行合一和不斷在生活中時時處處致良知就是品牌形成的過程。

特勞特&里斯的品牌定位理論、戴維﹒阿克的品牌資產論、USP主張、麥肯錫方法、唐·舒爾茨的整合營銷傳播……廣告傳播的理念和方法論發起于西方,中國多數廣告傳播公司都在應用西方的模型及工具。李念在在學習西方的市場營銷學說多年后,開始用西醫和中醫的眼光來看待中西文化。

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奇妙之處跟中醫類似,是體系化的。西醫是現象的、片面的,無法把整個體系打通,所以總覺得不夠全面,不能觸及本質。品牌用佛學來解讀,就是一個“印心”的過程,把東西買下不叫品牌,去體驗了,跟品牌產生情感交流才叫品牌。

品牌就是永生。李念現在的理想就是想用東方文化建立起一套品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這是他想在世界上留下的痕跡。

而在人生的另一角色上,李念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女兒,作為他在這個世界留下的最重要的牽掛,李念想傳給孩子的財富是“心外無物,自性具足”——人能左右的不是生活帶給我們的感受,而是對待苦痛的態度,了無空性,自利利他,自然會境隨心轉。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