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當玫瑰和巧克力充盈著情人節的浪漫氛圍,一場掩蓋在夜色情愫下的戰爭悄然拉開帷幕,蕩漾了沉寂許久的互聯網經濟。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也沒有平地驚雷的重拳,美團就這樣公開擠入了滴滴霸占的出行市場,南京試水、5月啟動,這不僅意味著當年指導之恩、基情友誼徹底決裂,更預示著O2O和共享經濟的兩大代表已經大戰在即。
一體化服務是美團推行打車業務的主要目標,看似吃喝玩樂和出行銜接地天衣無縫,依托美團的高用戶活躍度更具優勢,但事實真如表面看到的那樣簡單嗎?且不說美團的這一計劃是否會如愿施行,單說滴滴一方就絕不可能置若罔聞。而整個打車市場,在無數暗流涌動中,美團加入似乎多也不多,少也不少。
![美團進軍網約車 滴滴會不會搞外賣進行反擊?1](/uploadfile/202211/28/1476286008.jpg)
美團進軍出行市場,可能是被逼無奈
不得不說美團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入出行市場,不失為明智之舉。當年王興以政策風險太大拒絕做出行業務,之后陸續出臺的網約車細則也確實如他所料,給風華正茂的滴滴當頭棒喝,以至于現在不得不以蜷縮的姿態如履薄冰地生存發展。
而如今美團出行上線,正是由于王興看到了政策風向已定,又恰逢滴滴因為各種加價導致越來越多的用戶體驗不佳,接連不斷地卷入輿論漩渦。這個時候以競爭者的姿態與滴滴抗衡,一方面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權和話語權,另一方面又由此在他們心中潛移默化地塑造了正義者的形象。
總之,在政策形勢和輿論偏向上,美團出行的開端可謂恰到好處 ,心機Boy莫過如此。
不過事實上美團開拓出行業務的目的,與其說是完善一體化服務,倒不如說是人口紅利耗盡形勢下的無奈選擇。正如美團宣傳的那樣,6億用戶基數和1.8億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代表著巨大的消費市場,但另一面也透露了這些數字的生長速度逐漸達到極限,美團亟需新的增長點支撐企業未來的盈利愿景。
據報道2014年美團點評共計虧損23.94億元,2015年這一數字擴大到了105.37億元,業內預計2016年虧損依然會持續。與之對應的,美團的估值已經從巔峰的180億美元下降到125億美元,縱然和同樣估值縮水的滴滴相比,也是相差甚多。另外王興與投資方簽訂的對賭協議,如同懸掛在美團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也時刻提醒著企業上市所面臨的壓力。
![美團進軍網約車 滴滴會不會搞外賣進行反擊?2](/uploadfile/202211/28/222229836.jpg)
美團進軍網約車 滴滴會不會搞外賣進行反擊
也就是說,在增長速度受限和急切上市的壓力之下,美團出行的啟動無疑是增加了一個講故事的資本,不管它究竟會在出行市場有何作為,終歸有利于美團的重新估值。甚至考慮到美團進入出行市場的種種難題,王興試水打車的野心也許根本不在于和滴滴硬碰硬,而是解決目前的上市需要。
其實上市也確實是美團擺脫現狀的必要之路,據《南華早報》刊文稱,中國的O2O公司由于未能找到可行的業務模式,盈利沒有跟上估值或者市值增長,已經開始遭到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基金的冷落,有些公司或許比較終會面臨清算危機。
如上所言,即使是穩坐霸主之位的美團也難逃融資困難的問題,這也是王興冒著極大風險簽訂協議的主要原因。O2O的風口已過、行業洗牌也已塵埃落定,互聯網下半場會更考驗一個企業的市場價值。
美團出行能給處境尷尬的滴滴造成致命一擊嗎?
雷聲大雨點小,可能會是美團出行的未來態勢。原因有三,其一營收狀況限制美團大舉押注打車業務;其二美團體量小難以承載成本消耗巨大的出行服務;其三美團所謂的服務銜接優勢或許難以轉化為現實。
據王興所述,美團各項業務均已實現盈利,除了外賣,可恰恰是這個外賣服務燒掉了美團大部分資金,而且至今也沒有一個可以止損的有效模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團未來的盈利目標。如果說滴滴的頹勢來源于政府橫插一腳的外部干預,那么美團的困境更多的來自自身業務的缺陷,尤其是外賣行業,它對價格絕對敏感的本質致使任何O2O企業,難以通過提高價格來獲得高昂利潤。
![美團進軍網約車 滴滴會不會搞外賣進行反擊](/uploadfile/202211/28/955171880.jpg)
這也和外賣市場的形勢有關,雖說美團在市場份額上以絕對優勢高于百度外賣和餓了么,但奈何這兩個競爭者背后都有巨頭支撐,一旦美團提高價格而另外兩家維持優惠,就會有眾多消費者倒頭轉向,因為吃喝玩樂這種事很難培養用戶的忠誠度。總之,美團外賣行業一日不賺錢,就會持續拖累美團整體的盈利狀況,在這種形勢之下,美團又怎么會傾盡財力去拓展另一個格局已定的市場?
說美團的體量小,自然是在滴滴的對比之下,這畢竟是兩者之間的抗衡。表面上從市值就可以看出,美團巔峰狀態的市值在180億美元,而滴滴的市值高峰近400億美元,而縮水之后,美團為125億美元,滴滴即使據分析人士預測的那樣下降近三分之一,估值也會在250億左右,也就是整體上高出美團一倍。
不過更為準確的差距在于產業鏈的潛在價值上,O2O平臺模式本質上是一種“送達服務”,無論是送貨上門還是線上購買、線下消費,基本沒有任何其他可拓展的增值鏈接。顧客只在意自己買的東西能不能及時送達,既不會關注送餐員以什么樣的方式送來,也沒有其他額外的需求,也就是說很難有縱向深入的空間,而且靠著如此短的價值鏈甚至難以補貼物流的費用。
但是滴滴不同,無論哪種業務模式基本都具有發展空間,比如滴滴正在開拓的上游汽車服務領域,包括二手車市場、維修保養服務汽車等等,這都是以用戶為基礎、延長產業鏈、增加價值量的重要舉措,甚至是簡單的汽車裝飾也有深挖的潛力。所以美團和滴滴的體量對比更多的體現在市場潛力上,如果長久維持著目前的模式,它必然限制美團的未來發展,屆時又何談支撐一個需要布局多個城市、耗資總量大的打車業務呢?
再者美團打車所依靠的主要優勢是,消費者基于吃喝玩樂和出行的統一需要,這種服務銜接看似簡單易行,實則關系到消費習慣、用戶體驗等多個方面。單從用戶體驗方面來講,美團的打車業務規模短時間不會得到很大拓展,這就意味著一個城市投入的車輛有限,再加上目前南京試行的都是高端車,更縮小了車輛數目,也就是說顧客打到車的幾率更小、接人速度更慢。同等價格下,用戶體驗決定顧客選擇,一旦美團打車承擔不了美團用戶的打車需求,就很難將其留在平臺上。
![美團進軍網約車 滴滴會不會搞外賣進行反擊?3](/uploadfile/202211/28/4273671770.jpg)
美團進軍網約車 滴滴會不會搞外賣進行反擊
而且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團打車并沒有和其他業務進行實質性的連接,事實上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規模上,轉化為現實都會有難度,除非投入巨大的資金和精力,但顯然美團這兩方面都沒有足夠的剩余。
美團都開始搞出行,滴滴為什么不能送外賣?
雖說美團進入出行市場難有翻身之勢,但對于整個行業終歸還有一個喜聞樂見的優點,就是進一步激活了競爭機制,又或者說給滴滴帶來改善服務的外部壓力,這樣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就多了話語權。但這種話語權和外部壓力的作用其實有限,畢竟滴滴的市場份額實在太高了,縱觀整個出行市場,整體市場占有率高達90%以上,代駕、專車、快車均以絕對優勢力壓第二,可以說形同壟斷。美團要想撬動滴滴的市場,實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另一方面從當前頹廢的出行市場角度來講,美團這時候進入雖然趕上了滴滴元氣大傷的時機,但已經錯過了打車C2C受到資本熱捧、順勢而上的機遇。而且所謂避開補貼大戰、企圖撿漏的說法,無異于不花錢而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從本質上是與當前互聯網企業發展趨勢相悖。
美團自身也是和滴滴一樣,都是用燒錢換來的用戶基數和市場份額,除非美團打車具有相別與滴滴、又具有顛覆性特色的商業模式,否則很難大規模發展。不過從目前的南京試行來看,它與滴滴快車基本沒有分別,更沒有足夠動搖消費者的補貼和實惠。所以美團打車既沒有給消沉許久的出行市場帶來變革性的新鮮血液,也不足以改變既有格局。
只能說,這是美團一次淺層的嘗試,更多的是為上市增持吸引力的故事。
到目前為止,滴滴還未作出官方回應,但顯而易見的是,程維不會任由美團在自家地盤上搶飯碗。除了在打車業務上會和美團來一場硬碰硬的對決,更現實的方法就是效仿美團,更強勢地推出滴滴外賣的業務。
![美團進軍網約車 滴滴會不會搞外賣進行反擊?4](/uploadfile/202211/28/3244345276.jpg)
美團進軍網約車 滴滴會不會搞外賣進行反擊
況且滴滴自身就有相關經驗,這來自于優步中國未并入滴滴之前的嘗試,它曾在杭州等城市推出優生活,讓乘客在車上發現吃喝玩樂的城市生活服務,還推行了優步旅游計劃,從交通切入、與旅游產業合作,企圖將出行和玩樂緊密結合。
當然結果就是,這些措施皆不了了之。
實際上,滴滴外賣假如推行的話,其情況就如同美團打車很難對接娛樂消費一樣,除了能起震懾對手,或者講一個好故事之外,實際上沒什么太大的前途。可就憑這一點,滴滴可能也會做出相似舉動,畢竟程維很久之前就說過會嘗試拓展娛樂項目,只是這次被王興先下手了。
跨界觸動他人的市場奶酪,其實早已司空見慣,比較明顯的就是騰訊和阿里,阿里社交夢不死,騰訊組團辦電商,可大家都基本沒有成功希望,因為用戶的消費習慣已經在明確的市場定位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服務區分,滴滴和美團也是如此,看似吃喝玩樂和出行有著天然的結合度,實則難以跨越的是兩個市場的鴻溝。
來源:花火專欄
作者:歪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