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車完整呈現世界汽車百年的興衰歷程,從百年奔馳、福特、林肯、凱迪拉克、雪弗蘭、別克等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到國人熟悉的紅旗、上海、海鷗等老國貨,每輛老爺車都是歷史沉淀的經典,而老爺車的收集熱也方興未艾。
有句話:車是男人的第二個老婆,許多男人和車在一起的時間超過了伴侶,老爺車的熱愛著也多為男性。讓我們回味汽車制造歷史上那些經典的時刻:秉承著“制造人人都買得起的汽車”制造出的1915年福特T型速度之星,以同類車型三分之一的售價創下了當時汽車行業的銷售記錄;1921年的凱迪拉克小城坐騎見證了凱迪拉克城市轎車的輝煌,其時速超過了當時絕大多數道路可承受的比較高時速,充分體現了該品牌在發動機的精密和汽車豪華程度上的不懈努力。
還有產自1945年的軍用吉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較深入人心的車型,在無數描寫二戰的影片中都能看到軍用吉普的身影。
jeep車型cj-2a產生于1945
老爺車的界定
老爺車的概念及范圍很廣,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那些超過百年歷史,極富優雅線條的老車,而這只是其中比較為珍貴的一部分車型。專業級別的老爺車用“老式汽車”來解釋更為明確,它可以包括古董車、中古車等等。
而這些細分種類的界定,各國甚至各個地區的說法都有一定的差異。比如像美國的經典車俱樂部CCCA對于老爺車界定的起點,是那些車齡至少要在30~49歲甚至以上的才可以,制造史在50~99年之間的車型被稱為中古車,超過100年歷史車汽車則被納入古董車范疇。如今這些經典的古董車多數被歐美的專業博物館所收藏,更成為了拍賣市場上的搶手貨。
國外的博物館是私人的,館主自己首先是很有實力,其次又非常懂車。他們博物館的生存形式不是靠門票。比如十年前10萬美金收購的一輛車,經過自己的翻新,通過拍賣會,500萬美金賣掉。這筆錢可以再去買車,買回來修復翻新,然后陳列在博物館展覽,或者有大的拍賣會還可以再去拍。這是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中國的博物館去一次就夠了,不會想再去第二次,因為不管去多少次里面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中國老式車聯盟副主席 侯曉明
在國外,會有延續了幾十年的經典老爺車聚會,這種聚會甚至發展為一個文化品牌。已經是殿堂級藏家的侯曉明很喜歡用“玩”這個詞,這也是他經常深入歐美比較著名的老爺車聚會有關。
比較具盛名的美國圓石灘老爺車聚會就是其中之一,每年都會給老爺車迷們帶來新的驚喜。在這些聚會上,我們都能看到那些超過60年的經典老車,比如雪佛蘭Bel-Air、福特第一代T型車、1949年的老福特、道奇Charger等等。
其實很多老車聚會對于車輛的年限要求非常寬泛,像凱迪拉克V16、1940年之前的勞斯萊斯車型等都有可能見到。而1973年以后的車型通常被歸為“現代定制”類,像福特Pinto這樣的車型有時也會到場助興。
勞斯萊斯復古老爺車
相比較,英國對于老爺車的界定就相對簡單,包括一戰前的古董車、1919~1930年之間的復古車型以及上世紀30年代之后的后復古車型,而二戰之后的經典車型就沒有被納入稀有老車的范疇。
一提到老爺車或者老式車輛,很多人就想這是有錢人玩的東西,確實在國外的玩家層次都比較高,例如銀行家啊或者大企業的CEO,當然國內也有很多高身份的人在玩。但是玩的比較多的還是像我們這樣喜歡汽車的人,不一定是有很高的收入。國內玩老爺車的門檻不像大家想的這么高,有幾萬塊錢就OK。比如買個560也叫老爺車,幾萬塊錢的車買回來再花幾萬塊錢精心修復以后,玩起來也非常開心。
——中國老式車聯盟副主席 侯曉明
老爺車的英文直譯過來是“經典的古老汽車”。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自新中國建立后才開始,整整落后西方70年。同時,由于近代中國戰火紛飛、國力孱弱以及建國后采用的車輛報廢制度,所以老爺車在中國發展只到近年才初現端倪。但這卻無法抹掉中國自己的民族品牌所走過的光輝歲月。
紅旗的誕生
說中國的紅旗轎車是世界上比較富有傳奇色彩的汽車,一點也不夸張。上世紀50年代的紅色中國,剛剛從苦難和屈辱中抬起頭來的中國人,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愣是用錘子敲出一個震驚中外的車壇名作——紅旗。
紅旗CA72問世于1958-1959年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央急于在建國十周年的慶典上用上國產的高級轎車,向一汽下達了制造國產高級轎車的任務。在當時沒有完整的設計圖紙供參考,手頭連可供借鑒的樣車都沒有的情況下,一汽廠上下總動員,組成干部、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的攻關突擊隊,日夜奮戰。
中國第一輛紅旗轎車
要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造出高級轎車的樣車來,經過多車改進實驗,鄧小平、李富春、楊尚昆、蔡暢等中央領導到一汽視察,對轎車的設計和制造給予了肯定,紅旗轎車從此定型。紅旗CA72成為了中國有編號的第一輛真正的紅旗牌高級轎車,也成為了收藏家們的比較愛。
不僅是紅旗,像上海、海鷗,這些民族品牌的老式汽車雖然已經走入歷史,但仍然值得我們驕傲。
中國老爺車市場現狀
目前,全國老式汽車收藏還處在初級階段。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老式汽車收藏人數不超過3000人,總計收藏車輛不過15000多臺,其中已完成翻新的不超過10%。重量級收藏鳳毛麟角。
在中國現在的玩家各個人都不一樣。比方說在小的時候我爺爺或者我爸爸坐過一次紅旗車,我就喜歡這個車,我現在就想買一輛這個車,這算是一種圓夢或是對童年的一種追憶。當然現在有一些專門對老爺車經營和翻新的一些人,但是非常小眾。老爺車是豪車市場以上更高的市場,這是汽車真正的金字塔,現在國內豪車司空見慣,比較貴的定制車和量產車也就是幾百萬,但是拍賣會上經典的老爺車隨便拍到幾百萬美金很正常,而且有很多車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它有一定的稀缺性。現在老爺車的價格和08/09年比已經翻了一倍還要多。
——中國老式車聯盟副主席 侯曉明
但目前,中國的老爺車愛好者卻沒有國外那片樂土,他們組織的活動往往是民間自發,自娛自樂,還要常常面臨問題和阻力。中國老爺車收藏沒有法律地位,車輛不能上牌、上路,也沒有專業市場。其收藏、交易、展示不受法律保護。
收藏者多數對汽車的發展歷史、品牌門類缺乏專業知識,也不了解車輛傳承淵源,所以不能正確判斷車輛的價值。而且,在中國老爺車交易、配件 、翻新均處在私下活動階段,沒有一個行業支撐,經常會出現尋找一個配件要幾年、翻新變為改造的問題。對行業的發展帶來很大問題。
由于海關規定,國外到國內的整車流通貿易之路也基本被堵死。海關禁止進口二手汽車,其中包括老式汽車,因為絕大多數老式汽車都已不是新車。而國內確實有一部分對國外精品老爺車的需求,造成供銷失衡,產業貿易亞健康,車輛價值與國外市場極度不接軌。
汽車產業必須依托汽車文化的支撐,中國作為世界目前汽車產銷第一大國,要想長期維持中國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就必須大力發展汽車文化,而老爺車行業是汽車文化的重要組分。
老爺車實際上是人類交通工具的演變史,也是人類勇于創新、不斷進取精神的真實寫照。它給人的精神回饋不僅在于對汽車本身形體的美學享受,也在于對汽車工藝設計進步的欣賞和感味,還在于對生活方式的嬗變的回顧與銘記,更在于對人類進取精神的尊重和汲取。
總有一些事物,經得起時間的洗禮和沉淀,總有一群人,因為熱愛,無悔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