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品牌”扎堆推進IPO難掩短板

一直有著“同質化、低端、山寨”等標簽的淘品牌急需摘掉這些帽子,進行升級轉型,謀求上市融資便成了現實而迫切的需求。不過,這樣的轉型既是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順勢而為,也是線下線上整合過程中的被逼無奈。

早有預謀

過去幾年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不僅成就了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巨頭,也成就了一些誕生于或依托電商平臺成長的年輕品牌,由于其早期的發展離不開淘寶平臺,因此這些品牌又被稱為“淘品牌”。

這段日子,淘品牌們似乎在扎堆推進IPO。

6月20日,北京心物裂帛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稱“裂帛”)向證監會報送申報稿,擬登陸創業板。

除裂帛外,十月媽咪已于6月17日出現在證監會官網的上證A股預披露名單中;三只松鼠已進入IPO輔導期;韓都衣舍已在申請掛牌新三板;茵曼和初語的母公司匯美集團也在推進IPO事宜。

其實,早在今年3月下旬,韓都衣舍、裂帛、韓后、十月媽咪、阿芙等10家淘品牌向阿里巴巴“聯名上書”謀求上市。他們聯名建議阿里巴巴成立“協助商家上市辦公室”,幫助商家準備上市前的一些資料,并牽頭幫助這些品牌電商企業與證監會、交易所進行溝通,協助券商完成對商家的訪談和數據盡職調查,以及與其他已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品牌電商企業之間搭建溝通渠道。

這樣來看,淘品牌們扎堆推進IPO似乎是早有預謀。

 “壓力山大”

不過,淘品牌們要上市都繞不開一個問題,即如何解決銷售渠道單一和過于依賴第三方平臺的問題。

記者梳理裂帛的招股說明書發現,報告期內(2014年-2015年),超過90%的主營業務收入來自淘寶平臺(包括天貓)、唯品會和京東商城這三大購物平臺。2014年來自淘寶平臺的營業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甚至達到83.17%,盡管這一比例在逐年下降,可在2015年仍然超過50%。

時間回溯到2006、2007年,淘寶孵化了一大批新創立、憑借淘寶流量紅利獲得海量訂單的品牌,轉眼10年過去了,這些品牌中出現了不少億萬量級的品牌,主打小眾的民族風裂帛品牌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面對近些年來大量傳統品牌上線的逆襲之風刮起,小眾品牌興起,“老一輩”的淘品牌裂帛招架起來顯得有幾分“吃力”。

據裂帛發布的招股說明書,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6億元,利潤總額達到4085萬元,實現凈利潤3164萬元。但將時間往前推到2014年至2014年,可以看到裂帛服飾的營收分別為6.8億元、5.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046萬元、-421.45萬元,主營業務收入出現連續三年下滑現象,凈利潤也呈現波動態勢。

作為淘寶土生土長培育起來的淘品牌,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早期是淘寶流量紅利的產物,那個時候淘寶處于賣方市場,淘寶用戶對產品的需求較大,要求也相對不高,停留在價優實惠相對簡單的買賣層面。通過幾個爆款,淘寶賣家就有可能打造出一個淘品牌。

但這樣的好日子已經結束。大批傳統品牌觸電,消費者購買需求持續升級,淘品牌的生存空間大受擠壓。

隨著淘寶平臺的發展,天貓引進的傳統企業越來越多。當流量紅利褪去,過去被幾何倍的增速掩蓋的短板便一一顯現出來:供應鏈存在短板,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長遠規劃能力……一些曾風光無限的淘品牌慢慢被市場淘汰。

這種情況可以從天貓“雙11”銷售店鋪排行榜的變化中窺見一斑:2014年“雙11”,淘品牌中表現比較好的韓都衣舍旗艦店排名第六,優衣庫官方旗艦店排名第五,兩家分列女裝類店鋪的前兩名;而在2015年的榜單中,優衣庫一躍成為榜首,而韓都衣舍作為入榜的淘品牌,僅排在第18位。

除此之外,淘品牌們還面臨著來自“網紅經濟”的沖擊。除去企業端的天貓店之后,淘寶無疑已成為“網紅”的天下。在2015年淘寶女裝個人店銷售額排名前十的店鋪中,有5家的店主都是“電商網紅”。

 試水線下

受到傳統品牌和“網紅經濟”雙重擠壓的淘品牌們將目光轉向了線下。

2016年4月,阿里在新零售平臺商家大會中宣布將聯合淘品牌開實體店,計劃在一年之內讓淘品牌擁有100家獨立的專柜體驗店,實現真正的同品同價O2O模式,幫助淘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以獲取黏性更高的用戶資源和流量。目前合作的淘品牌主要有服裝類和箱包類,以及部分鞋類。但是線下開店對供應鏈管理有著更高的要求,而對于很多淘品牌來說,供應鏈本就是一塊短板。

裂帛創始人之一湯大風也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裂帛一定會再戰線下。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除了常規的信息系統升級、研發中心建設等項目,線下品牌渠道的建設也成為裂帛此次募資的重要項目之一。

通過此次募資,裂帛公司計劃投入5230萬元,用兩年時間,開設15家線下門店。

不過,淘品牌的線下發展之路恐怕坎坷不斷。2011年,另一女裝淘品牌茵曼在二三線城市的店鋪一度擴展到30多家,后因“感覺不理想”而停止。裂帛也于2012年在北京莊勝崇光百貨開出第一家線下實體店,比較終由于線下渠道過于復雜,當時裂帛的線下試水以失敗告終。

“對于這么多年都在線上的淘品牌來講,實體店經營能力不足、缺乏相關經驗、價格差距大這些問題都會成為其線下發展的致命弱點。”有業內人士表示,“要克服這些問題很難。”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