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背電飯煲說起技術是企業走得更遠的基礎

自從國人去日本背電飯煲回來的風潮被“曝光”并進入輿論視野后,國內電飯煲的技術和制造水平突然“水漲船高”。大家突然異口同聲地說:“以后再也不用去日本背電飯煲了,只要買XX牌就好。”言下之意,誰的水平也不比“日本造”差。

不可否認,對其中一些品牌來說,這么說的確是有事實依據的。比如,筆者就曾在美的電飯煲的研發部門看到,10余年來,他們持續跟蹤、研發IH技術的紙質資料就堆滿了好多個文件柜,實驗室的規模讓人難以想像,數以百計的電飯煲的蓋子不停地開合做壽命實驗,又有數以百計的電飯煲同時熱氣騰騰地蒸著米飯。對于這樣的企業來說,“對日本背電飯煲”從“事實”升級為“事件”,也許正是他們厚積薄發的機會。

然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一些以前從未涉足電飯煲領域的品牌,也突然借此機會跳了出來,大打事件營銷牌,想分電飯煲市場“一杯羹”。當然,也許這是因為筆者孤陋寡聞,這些企業在暗地里已經研發電飯煲技術很多年了也未可知。但是,當“背電飯煲”事件被曝光之后,這些企業的相關技術幾乎同時成熟并推出產品,這樣的“步調一致”也實在讓人費解。

這樣的現象讓人痛心,它沒有給予技術應得的尊重。如果電飯煲技術真的如此簡單,大家都能在一夜之間掌握并推出產品,那么,如美的這樣的老牌電飯煲生產企業真的沒有必要花那么大力氣做技術研發,中國的高端消費者也沒必要那么“弱智”并“矢志不渝”地千里迢迢背電飯煲回來。

更讓人痛心的是,這些初涉電飯煲領域的機會主義者,都在打著技術的大旗。大家都宣稱:“您再也不用去日本背電飯煲了,因為我們的不比他們的差。”他們內心里非常懂得技術是值得尊敬的,因此把技術拿來做市場的跳板。這無異于是對技術的“捧殺”。當消費者聽信了這些企業的宣傳,買回電飯煲,卻發現事實并非如此時,受損的并非這一家企業,整個中國電飯煲產業都會因此受損——它會讓消費者產生這樣的消費心理:“既然我分不清真假,那還是去日本背回來更加靠譜。”

事實上,背電飯煲事件及其營銷只是一個典型案例,推及整個中國家電業,也是如此。整個中國家電業都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家都非常重視技術在企業的重要地位,在宣傳中也非常愿意強調自己的技術領先性。然而,在信息傳播如此繁盛的時代,能堅持“有一說一”是多么的難能可貴,這也體現了對技術的真正尊重,這也是一個企業能走得更遠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