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再出發:從活得長到活得好


金立再出發:從活得比較長到活得比較好1


三年內要成全球十大手機品牌 寄望印度市場

國產手機沖擊中高端市場的腳步正在加快,臨近年底,金立、OPPO、360奇酷旗艦版產品紛紛亮相,而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下,國產手機品牌的命運仍充滿變數。

12月21日晚,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在金立M5 PLUS發布會上直言,接來下兩三年,手機市場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3年全球手機品牌或只將剩下6-10個。

當問及金立手機的未來市場定位時,劉立榮毫不猶豫地回應時代周報記者稱,金立的目標“當然是成為全球手機品牌之一”。

金立手機成立于2002年9月,這是一家專業手機研發、加工生產、內外銷同步進行的民營手機企業,目前是國產手機市場上資歷比較老品牌之一。2006年到2009年,劉德華的代言使其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2011年,金立手機曾一度躍居國產手機銷量榜首,僅次于諾基亞和三星,之后雖然一直保持在國內手機出貨量前十,但難續往日輝煌。

金立手機的經歷可以算是老牌國產手機的樣本,這些企業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而逐漸獲得技術積累,早期用低價戰略搶占國內外市場,但現在又不得不面臨技術升級和行業巨頭的挑戰,對他們來說,生存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正如劉立榮所說:“13年,我們不爭光鮮,我們一直堅強的存在,我們不爭朝夕只爭長久,我們只會和別人比誰活得更長。”

 全球手機品牌重塑

整個2015年,對于國產手機而言,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除了出貨量的提升,國產手機的品牌認知度也在不斷提升。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比較新發布的《2015國產手機品牌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國產手機出貨量將超過5億部。

另據市場研究公司Digitimes Research發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市場數據,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3.32億部,其中前15大智能手機廠商的份額總和超過81%。在這15家公司中,有9家來自中國大陸。

國產手機正在逐漸壓縮甚至于取代一些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國產手機在品牌上不斷加碼,VIVO冠名《快樂大本營》投資了7億元,還有的通過簽約明星代言、冠名球賽等手法。

“對于娛樂方面的投入我們比較謹慎。”劉立榮表示,2016年,我們將在體育營銷上發力,這與我們主打商務的人群定位保持一致,首先是與“中國之隊”的合作將繼續,其次是我們和中央5套的合作,另外,我們已經連續9年贊助中國圍棋甲級聯賽。

“接下來的熱點是手機品牌的生存問題。在接下來的2-3年內,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行業不會只存在兩個或20個品牌,因此在我看來,未來手機行業全球將有6-10個品牌。”劉立榮指出。

對于何種品牌能夠生存,他進一步解釋稱,不存在純粹的運營商品牌,也不存在純粹的線上品牌,全球開放市場決定品牌生存;不存在區域性品牌,只有全球品牌才能生存;靈魂人物決定成敗,缺乏靈魂人物的手機企業無法生存。

而對于互聯網思維而言,他認為,“+互聯網”比“互聯網+”更為靠譜,因為只有好的產品才有核心競爭力。

挖掘痛點 推超級續航+

2015年,國產手機在設計、外觀、軟硬件等各方面不斷創新。例如今年 2015年是屏幕無邊框技術的頭一年,努比亞在努比亞Z9上首次搭載了真正的“無邊框”屏幕,突破了LCD工藝的行業極限。金立推出M5系列產品,率先采用了6020mAh超大容量雙芯電池,意欲樹立智能機長續航的新標桿。

而金立此次推出的升級版M5 PLUS延續了金立超級續航的優良傳統,其內置5020毫安大電池,整機做到了超薄超輕,該機使用6.0英寸全高清AMOLED大屏、色域飽和度達97%,比市面上常見的LCD顯示屏薄了31%;能耗上相比同規格LCD也降低了30%。雖然電池的絕對電量少了,但由于采用了更為省電的屏幕和創新開發了很多省電應用,實際上,M5 Plus的續航能力一樣出色,而且顏值更高。此外,該機還搭載前置指紋設計、配備8核64位CPU和3GB+64GB大內存等旗艦配置。

當問及M5 PLUS如何打分時,劉立榮不無自豪,“這是我迄今用過的非常滿意的產品,滿足了自身的所有需求。”

對于金立手機的定位,據了解,在比較初的功能機時代,金立主要打造長待機的產品,例如當時推出的L6、L7、語音王等,其待機時間甚至可以達到10-15天,而這也為其日后的超級續航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劉立榮談道,在智能機時代,比較初希望金立品牌時尚化、娛樂化、年輕化。但這個過程我們發現每個品牌有自己的沉淀,所以我們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重新明確金立的商務定位,以超級續航為基礎的商務定位,重新明確了這樣一個方向,

“推出超級續航是挖掘了智能手機的痛點,今年以超級續航為基礎的超級續航+”他在面對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但劉立榮并沒有透露更多關于 “超級續航+”的內容細節,劉立榮稱“超級續航+”已經準備就緒,今年暑期前后將推出以超級續航為基礎的金立商務定位的一個產品,

 布局海外 寄望印度市場

作為曾經的國產手機老大,金立2015年的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出貨量超過3000萬臺。

當問到2016年的出貨量計劃時,劉立榮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海外市場1500萬臺保底,爭取突破2000萬臺。國內市場目標是3000萬臺保底,爭取到4000萬臺,總體而言,2016年我們目標是4500萬臺。

金立在國產手機中,先行布局海外市場。早在2007年,金立便開始向印度市場滲透,2010年正式開展ODM項目。到2014年,金立由ODM轉向主攻自有品牌,而此時金立手機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生產和市場經驗。

印度電信管理局在2015年年底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印度的手機用戶—準確地說應該是移動通訊訂閱用戶數已突破10億,這個數目僅次于中國。

2014年,金立手機一舉在印度市場賣出400萬部,成為印度市場份額比較大的中國手機廠商,平均價格僅次于蘋果、三星。劉立榮透露,2015年金立手機在印度市場的銷售量仍保持400多萬臺的水平。

金立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時補充指出,去年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出貨量保持2:1的比例,去年海外受到影響特別大,比如匯率影響,前兩天美聯儲一漲息整個阿聯酋就崩掉了,再加上像尼日利亞比較近幾周匯率大幅度波動,這對海外市場的出貨造成很大的沖擊。

“如果說2016年印度出貨量達到我們的預期,我相信印度市場會達到2000萬臺,我們看到印度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匯率波動,我相信2016年印度市場我們希望朝著向千萬量級去做。”盧偉冰指出。

劉立榮同時強調,我們在印度進行生產以后,相對會提高一些競爭力,因為沒有了關稅,而且印度市場功能機用戶將逐漸向智能機用戶轉換,長期潛力市場空間可期。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