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年慶上,榮耀講了一個更普世的品牌故事

榮耀習慣把自己比作一只笨鳥,不過這只笨鳥卻比誰飛得都快。品牌成立兩周年慶上,“笨鳥”榮耀已經羽翼豐滿。在12月12日的慶典開始之前,榮耀品牌部部長徐淑芬女士向媒體講了一個不一樣的品牌故事,試圖賦予品牌以更為普世的價值觀。

 一、以普世價值延續榮耀品牌之路

對于榮耀這樣一個年輕且保持快速成長,同時又處于全球化擴張時期的品牌而言,囿于眾多顯性和潛在的因素,講好一個品牌故事并不容易。它的受眾與它本身一樣年輕,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但也因此充滿個性與棱角,同時由于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文化與思維間的碰撞也讓榮耀不得不以求同存異的方式尋找更為普世的品牌價值。

正如徐淑芬所說,“人類有很多不同的文化,或者生活方式上的差異,但總有一些價值觀是一樣的,好比人們都喜歡美好、進步的事物。”沿著這樣一種思維方式,已經兩周歲的榮耀在品牌塑造之路上發生了一些有趣的、值得思考的轉變。

 1.距離人更近一些

兩年前榮耀品牌剛成立時,向外界拋出了“誰與爭榮”的口號,這個口號里隱含著的信息是,作為一個新興品牌,榮耀希望能比“友商”做得更好,但隨后榮耀又發現它們真正在意的并非競爭對手,而是消費者。榮耀的目標不是競爭,而是消費者的認同。所以如何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是榮耀需要思考的問題。

之后,榮耀重新調整了定位,表現在品牌理念上,就是提出了“榮耀之路”的口號,這個口號賦予了榮耀以人格化特征,將品牌隱喻為一個奔跑在路上的年輕人。雖然與人更近了一些,但還是不夠。于是榮耀又提出了“勇敢做自己”的品牌理念,并帶著這種理念介入年輕人的生活場景之中,進一步拉近了品牌與人的距離。

兩周年慶典上,榮耀將周年慶主題定為“Go!榮耀星球”,徐淑芬把每一個作為個體的個人比作星球,不同星球各有不同,相互碰撞之下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宇宙。這個比喻很抽象,但卻充滿吸引力。特別是對于年輕人而言,對未來和地球之外的宇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一理念轉變又進一步拉近了品牌與人的距離。

 2.對未知保持好奇

榮耀星球的概念頗具科技色彩,恰好也應了人類探索太空熱的景。對于人類而言,太空是一片未知的領域,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人類不斷向未知發起探索。而對未知充滿好奇也是年輕人的本能。

在提出“榮耀之路”的口號時,年輕的榮耀也很好奇,它不知道通過努力奔跑比較終可以走多遠,走到哪里,以及在這條路上會遇到誰。這些問題現在有些已經有了答案,有些還沒有,仍然充滿太多未知。“榮耀星球”擴大了好奇心的邊界,這其中大概也有榮耀試圖拓展品牌想象空間的意味。

 3.文化的求同存異

全球化的加劇也加快了世界不同文化的糅合與趨同速度,但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仍然存在著一些細小的差異,這是全球化戰略之下的榮耀在塑造品牌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它既不能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向受眾灌輸自身價值觀,也不能削足適履委曲求全放棄自身所堅持的品牌理念,好在年輕的榮耀有著靈活變通的特長。

榮耀6發布時有一張貓頭鷹的壁紙,在亞洲很多國家的用戶看來很可愛,但到了印度卻被視為帶有某種神秘黑暗力量,出于對當地文化風俗的尊重榮耀在印度市場上撤下了這張壁紙。另外一個例子來自“勇敢做自己”的口號。國內用戶大多認同這一理念,但在歐洲,人們卻不理解為何要去強調“做自己”,他們覺得我就是我自己,不需要由誰來告訴我。于是,榮耀將口號調整為“for the brave”,獻給勇敢者。

“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了解并尊重他們,有些共同的價值觀是可以串在一起的。”徐淑芬如此解釋榮耀在品牌文化上的求同存異。

 二、傳播概念創新背后的戰略考量

“榮耀星球”的提出我不認為是一個簡單的理念轉變,它的背后有榮耀在羽翼豐滿之后更強勢但又十分隱晦的表達,它所要釋放的兩個信號是:

1、榮耀已經具備一定的品牌號召力,希望更多的伙伴一起參與其生態建設。盡管榮耀在過去兩年中對“生態”絕口不提,但卻行了構建生態體系之實。這次兩周年慶典上,來自全球的合作伙伴齊聚一堂,這些伙伴中有國內的百度、搜狐、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也有谷歌、亞馬遜這樣的海外科技巨頭。

采訪中我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徐淑芬,“我是否可以理解為你們只是把其他企業口中的'生態’換了一種自己的說法?”徐回答說,“可以簡單這么理解,但我們的生態更為開闊,合作伙伴的加入使得榮耀的可能性變得更大。”

2、榮耀已經打破邊界,從國內走向世界,它的下一個邊界是全球,它希望與支持者們一起觸碰這個邊界。今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市場趨向飽和,許多原本強勢的品牌出現下滑跡象,并嘗試通過加快海外市場的布局尋找下一個增長點。榮耀自然也不例外,截至目前榮耀的身影已經出現在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

對海外市場的探索,拓寬了榮耀的戰略邊界。它用短短的兩年時間成長為如此奪目的全球品牌。對于接下來的榮耀品牌而言,比較大的挑戰并非來自競爭對手,而是其自身,它需要將步伐邁得更堅實沉穩一些,以更深思熟慮的全球化戰略面對市場的強大挑戰。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