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國產動畫的未來—內容向左 情懷向右

2015年的整個夏天,國產動畫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先是《大圣歸來》刷新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新紀錄,上映62天勁收9.56億票房,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局面,后是爆笑合家歡電影《捉妖記》,近24.4億的票房創國產片影史新高度。因此國產動畫在觀眾心中獲得了極佳的贊譽,觀眾滿懷期待憧憬國產動畫春天的到來,但現實在理想面前展現的極為不堪。而我們能做的是,用比較短的時間來追趕觀眾心中的佳作。

近十年來,國產動畫的數量呈非線性增長,不管是否有模仿或者抄襲之嫌,僅在內容創造方面,想必觀眾不敢恭維,國產動畫內容匱乏價值觀混亂是存在許久的問題。比如兒童心目中的“佳作”《熊出沒》宣揚的竟是你坑我我坑你的人生價值觀,而粗俗暴力的畫面也時有發生,這叫幼小的兒童如何去辨別是非?如何傳遞正能量?如何懂得生命的可貴?無獨有偶,另一部受孩子們追捧的兒童動畫片《喜羊羊》劇情中也存有大量不健康的設計,現實也曾有發生江蘇連云港某小學生因模仿《喜羊羊》劇情竟把同伴綁在樹上燒烤的危險動作,盡管是個別案例,但也充分說明動畫對于兒童意味著什么。

我們不妨看看國外的電影,世界聞名的迪士尼公司生產的動畫將邪不勝正設為主題,強調主人公的歷練和成長,具有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價值觀,永遠在傳遞正能量,其他的優秀正能量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如《千與千尋》宣揚的是真摯之愛,《海底總動員》教育孩子如何捍衛親情,《托馬斯的火車》告訴孩子如何歷練自己的品行,而這些在我們國產電影里都是很少見的。每當國產動畫即將上映宣傳時,制片方總是大談特談自己的創作情懷,目的只有一個,為了博取一個不錯的票房銷量,這樣的情懷叫觀眾如何為之買單?

事實說明,情懷拯救不了國產動畫的現狀,盡管觀眾品味對于動畫人而言無理而又苛刻,但并不過分,觀眾只希望動畫變得有內涵,在觀眾心中內容+創意遠勝過于制作方口中有情懷的動畫。動畫人何不就此潛下心來挖掘有內容的作品,而這何嘗不是一種情懷呢?就像《捉妖記》里刻畫的小妖王胡巴那樣血肉豐滿的形象,萌化觀眾的心靈。

中國是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古國,歷史底蘊深厚。動畫作為一門表現藝術,為何不嘗試將中國傳統藝術造型元素融入到動畫中去?挖掘和弘揚本民族優秀的文化,重新塑造新時代的民族動畫形象。而這正是國家一直在強調和期望的,幾個月前,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高峰論壇主論壇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表示:“未來一段時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國產動漫的重點扶持,將更傾向于三個領域:一是深挖歷史革命的題材,二是弘揚中國夢與當代精神的主題,三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作品?!巴瑫r,不少動畫公司也正向著三個領域靠近,楚太傳媒聯合創始人孫女士表示:”作為一家動畫原創內容供應商,我們也在不斷的嘗試將中國傳統藝術造型元素運用到動畫中,一來可以增添動畫內容,二來可弘揚民族精神,重新樹立民族新形象!“

對于未來的國產動畫而言,內容向左,情懷向右。作為動畫人只要潛心修煉,國產動畫必定破繭成蝶!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