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哀鴻遍野,但一直領跑中國市場的臺灣大潤發依然維持著營業額、毛利率雙增長,EBIT利潤率增幅4.6%的節奏,即使是老對手沃爾瑪也不能不羨慕嫉妒恨。
黃明端是大潤發中國區董事長,同時也是飛牛網首席執行董事。去年,南都記者參加2014聯商風云會時,黃明端在會上講了他為什么要做電商的原因。一年后,記者再參加2015聯商網大會時,聽到的卻是他做電商這一年以來“五味雜陳”的心路歷程。
訂單暴增倉庫人仰馬翻
去年1月,由大潤發投資的網上商城———飛牛網正式上線。據黃明端介紹,當時的訂單每天只有3000-4000單。“我們心情是有點慌的,以當時的訂單量怎么能夠完成2015年的目標?”因為沒有信心,雖然要備戰春節市場,但當時的倉庫都沒敢增加人手。“沒想到一月上旬訂單量突然暴增,第一天5000,第二天6 0 0 0,第三天8 0 0 0,很快就漲到12000……訂單來得太急,搞得倉庫人仰馬翻,補的貨進不來,訂單也出不去。”
黃明端回憶說,為了救急,他臨時從大潤發調了200多人過來。“那時候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人事調度安排。”到了今年1月份,飛牛網的訂單量跟去年比較,已經增長了十倍以上。
為什么訂單會突然大增?黃明端認為,主要是兩項舉措帶動的。一是在飛牛網上線了生鮮O 2O。“由于生鮮的配送要求比干貨要多很多,所以比較初生鮮并沒有列為優先安排的品類。后來我們決定提速,提早上線。”由于飛牛網的生鮮架構建立在大潤體系上,因此不僅品類齊全而且配送速度快,可以實現早上訂,下午到。為此生鮮上線第三天,訂單量就超過了1000單。“另外就是我們上線了手機A P P。上線以后,移動端訂單占比從5%到10%再到30%,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超過了50%。可以說,顧客用手機下訂單的比例非常高。”
經歷了一年的嘗試,黃明端透露,飛牛網馬上要走向全國,下月起配送到全國市場。
錯估技術團隊走彎路推倒重來
運營一年,訂單量漲十倍,難道電商真的這么好做?“各位一定想說,聽我介紹,好像飛牛網走過來一路是順風順水。當然講起來是比較容易,實際上操作起來碰到的難題和走過的彎路比想象的還要多。”黃明端講起這一年來的感受,他用了“五味雜陳”這四個字來形容。
他表示,傳統零售進入電商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四大問題。首先是技術問題,“實體進電商比較難的就是技術。”互聯網經常會談到“快速迭代”這個詞,而現在一聽到“迭代”兩個字黃明端都會怕。
“每一個新產品上線都叫做一個迭代,每一次迭代都會出現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有新產品出現之后網頁訪問速度突然降慢了,又或者突然之間哪個瀏覽器不能用了,哪一個跳轉又有問題了……總是有修不完的BU G。”于是,在比較初要上線飛牛網時,黃明端的團隊想“彎道超車”,從臺灣引進技術人才。“本來我以為引進這么有經驗的技術團隊,從此可以高枕無憂,沒想到網站一上線我的電話就被打爆了。有人問你們網站的首頁在哪里?還有人問如何加入購物車?國內的電商下單一般是寫著‘加入購物車’,我們是畫了一個小購物車,大家反而找不到。”這個時候黃明端才發現,因為大陸的市場大,同業競爭激烈,人才很多,技術創新快,因此網絡技術反而更先進,“可以說比臺灣大概要先進5-10年左右的樣子。”
所以飛牛網上線不久就開始改版,直到現在還在改版過程中。“由于工程師在臺北比較難理解大陸的需求,所以我們去年六七月份,決定在大陸重組我們的技術團隊。”而新的技術團隊看了原來的系統架構后,說了一個比喻:改造系統就好比要從二樓加蓋到二十樓層。太困難,還不如推倒重建。
“我們想彎道超車,沒想到比較后還是走了彎路。”黃明端感嘆,“我的心得就是,如果要找電商技術人才,不要外找,大陸的技術人才是全球領先的。”
其次是要解決流量問題,“如何引流?如何取得精準有效的流量入口?我很少看到一個行業,其流量問題占如此重要的地位,可以說這是一個網站發展的的重中之重,沒有流量,網站再好也沒有用。”黃明端說,在他還沒做電商之前,就有朋友跟他說,電商新客引流成本很高,“現在我可以跟大家說,我們新客引流成本在100元-200元間。”
第三是模式問題。據黃明端介紹,飛牛網采用的是B 2C自營的綜合百貨模式。“大陸的消費者不太習慣代銷的模式,所以我們是代銷模式加進銷模式混合的綜合百貨類的模式。”
比較后是資金問題。黃明端表示,龐大的技術團隊、昂貴的流通成本以及未來的自動倉儲配送系統,這些都需要錢,可以說這是所有電商都面臨的問題。傳統零售業要進入電商行業,一定要考慮清楚。
【同業心得】實體零售應該思考“+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
雖然走了彎路,但大潤發的電商正在走入正軌,但這并不代表任何實體零售觸電都有望成功。
服務于零售業有二十多年歷史的長益科技董事長曹國興表示,2014年整個零售行業進入了一個焦慮的階段,大家都認為有一樣東西可以治焦慮癥,那就是由三個字母組成的O 2O這個東西。“O 2O經過行業的推波助瀾,去年上了很多項目,有很多的企業花了很多錢,但效果怎么樣,大家都知道。”他表示,其實到了去年年底和今年上半年,整個行業又走入了迷茫的階段。因此他認為,實體零售應該認真思考的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實體零售還是要立足于本身。要冷靜思考。看看企業本身的資源到底有什么,不是說別人做了我也做。每個企業的情況不一樣。”
步步高電商云猴網C EO李錫春也認為,傳統零售業做全渠道,比較重要的還是在于商品和內容的建設,“無論大潤發還是步步高,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技術手段一定會慢慢接近于一些主流電商,但未來真正決定你成敗的還是商品供應鏈。”
三胞集團執行副總裁花貴侃也表示,“O2O不是父子關系,也不是兄弟關系,而是雙職工關系。”他認為,兩個O不是融合關系而是協同關系,兩者是并行的。“不管電商還是線下,零售比較終還是商業,還是銷售。零售競爭比較本質的特點,就是供應鏈的競爭。你離開供應鏈就不行,所以供應鏈的升級改造必須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