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任我行軟件公司宣布依托全國1000多家授權代理商及服務中心在全國各地開展“管家婆軟件3.15服務月”活動。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本次活動任我行軟件把管家婆軟件老用戶、潛在用戶和非正版本用戶都納入了服務的范疇中,老用戶可以享受軟件免費“體檢”、免費數據修復和軟件差價升級等服務,尚未使用管家婆軟件的中小企業則可享受信息化免費咨詢和軟件試用,而“盜版”用戶甚至也有機會選擇以優惠的價格“轉正”。
任我行軟件公司的總經理寧洪對此解釋開門見山,任我行意在用完善的服務彰顯正版管理軟件的服務價值,推動國內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
在寧洪看來,軟件應用的選擇權在用戶。潛在用戶沒有選擇軟件,老用戶沒有選擇升級,非正版用戶選擇“盜版”,其實都是因為沒有真正體驗到正版軟件服務創造的價值。盡管近年來國內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意識有很大的提升,很多企業都開始使用軟件來管理財務和業務,但對軟件的意識目前大多還停留在“產品”層面上,忽視了實施信息化過程中的“服務”——包括信息化咨詢、軟件實施、培訓和后續的服務的價值。與消費類軟件相比,管理軟件的真正價值卻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全面的信息化應用服務。作為國內中小企業管理軟件的領導者,任我行有責任對廣大中小企業強化軟件的服務價值,樹立正版軟件的消費觀念,從而比較大限度地保證用戶利益。
“管家婆軟件3·15服務月”活動正是基于此目的推出的服務體驗活動。其服務體驗動之以情,助之以實:老用戶享受軟件免費“體驗”服務、免費數據修復服務,差價升級。針對“盜版”用戶,給予理解和包容,讓他們認識到使用“盜版”的隱患,并以優惠的價格和完善的服務促進其“轉正”。
2011年,中國迎來了“十二五”開局之年,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勢在必然。2010 年12月25日,時任工信部部長的李毅中,在2011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提出,2011年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其中“優化產業組織結構,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和“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高信息產業支撐保障能力”被重點提出來。
從中小企業自身應用角度而言,使用正版軟件其實也是一種比較務實的選擇。受限于預算、技術門檻和信息化經驗等諸多條件,大多數中小企業不像大型企業那樣設有專門的CIO。根據任我行對客戶調查顯示,目前在管家婆軟件60多萬正版注冊用戶中,其中約70%的中小企業甚至連“網管”都沒有一個。于是,經常出現的現象是,一次偶然的誤操作或計算機病毒感染就會導致整個信息系統的崩潰,造成時間和金錢的損失還在其次,業務數據和客戶資料的丟失才往往讓企業業務陷入停頓狀態。在如此薄弱的信息化基礎上,僅通過軟件產品銷售根本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要求,在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過程中,圍繞管理軟件的各種服務尤為重要。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咨詢、實施、培訓和維護等各個環節更需要專業的信息化服務支持。
管理軟件不是一張光碟、一個授權系列號的概念。用戶一旦體驗到正版管理軟件的服務價值,就自然會做出比較有益于自己的選擇。
管理軟件的服務價值體現在何處?
通過“3·15服務月”活動的開展,任我行向用戶傳達了明確的信息:無論是軟件用戶,還是軟件廠商都必須深刻地認識到:管理軟件的價值不僅僅是軟件產品本身,管理軟件本身即服務。無論是咨詢、實施、培訓還是后續的數據服務安全、升級、個性化定制、用戶社區……等等,管理軟件不止是工具,更是一種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的立體服務。
而這一系列服務的背后保障是完善的服務體系和專業的服務隊伍。在中國中小企業管理軟件市場上歷經16年的任我行軟件,是如何建立自身的服務體系的呢?
從2003年起,任我行軟件就根據自身渠道模式以及用戶分布狀況建立在各地開始建立“管家婆軟件授權技術服務中心”體系。該服務體系包括:建立授權技術服務中心制度、技術服務人員的績效考核、用戶服務規則和收費標準等一系列制度、流程和管理規范。經過多年的努力,任我行公司目前已在國內建立起1000多家服務商合作伙伴關系,幾乎覆蓋每一個地市。
用戶對管理軟件的需求是隨著自身的成長而變化的。在任我行軟件看來,管理軟件服務是動態的服務,用戶希望軟件供應商能在自己應用的過程中,在自己的企業成長過程中滿足自己的不斷變化的服務需求。
管理軟件供應商在廣大的企業用戶中倡導管理軟件服務價值,不但擴大了自己的業務,而且對整個行業的健康成長意義深遠。
從微觀角度講,任我行軟件通過“有情、有理、有利、有助”的服務,使尚未使用管理軟件的中小企業享受到免費信息化咨詢和免費試用;老用戶享受到免費軟件體驗和數據修復服務;“盜版”用戶享受優惠“轉正”和數據導入服務,從而讓用戶切實感受到正版服務帶來的價值,如此也有利于自身在中小企業管理軟件領域保持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口碑。
反過來,當越來越多的用戶認識和接受了正版軟件的服務價值,主動使用正版軟件,也會激勵越來越多的軟件企業推出創新的服務和創新的商業模式,中國軟件行業也就有了健康發展的基礎,這正與國家“十二五”規劃的主基調合拍——“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鼓勵產業升級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