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云:從普通車工到服裝設計師蛻變

6年的普通車工生涯后,他在一次巧合中投身服裝設計行業,多年來他以注重顧客的穿著感受而使得設計出來的服裝備受關注,從而在設計之路上越走越遠。昨日,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陳小云走進本報《時尚炫言》,暢談他追逐設計師夢想之旅。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服裝設計師,所謂的設計師大多是由裁縫兼任的。陳小云在成長之路上買不到自己喜歡的款式服裝是常事。上小學時,陳小云就在自己的未來夢想一欄里填下“裁縫師”,夢想以后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服裝。“上世紀90年代中期,周邊的人大多遵循樸素保守的著裝風格,喇叭褲等潮流事物逐漸走入鄉村,成為群眾追捧的新事物,而我也對這些服飾非常感興趣。”1997年,年僅17歲的陳小云隨四川老鄉來到石獅,并在一家服裝廠里找到車工的工作。非常巧的是,在一次試穿模特服裝時他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夢想:2003年,身高一米八幾的陳小云被公司相中,臨時擔當模特進行服裝廣告和畫冊拍攝。而拍攝出來的樣片令人嘖嘖稱贊。當攝影師問這個模特是否公司花重金請來的高管時,老板卻表示他僅僅是公司的普通車工。“當時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其實一直有自己的夢想,就是感覺時機未到。”而這個經歷也讓陳小云更早作出決定,他要成為服裝設計師。說干就干,陳小云拜公司的設計總監為師,一心一意學服裝設計。

“在服裝設計行業里,我是有優勢的。不僅要懂得生產環節,更要知道穿起來的感受。”陳小云自信滿滿,自從當過車工和裁縫師后,他能單獨做出整套成人服裝設計和制作,袖口、領口哪個部位需要舒適度高的材料,各種職業的穿著應該是怎么樣的款式,他都了如指掌。在陳小云心里,對服裝設計有一個非常樸實的想法:服裝不僅要能做得出來,更要能穿得出來。而一些院校畢業的學生,往往僅限于書面理論知識,對服裝穿著的舒適度沒有深入研究,往往更加關注服裝款式和色彩搭配,從而忽略了消費群體的實際穿著感受。

  連日來,陳小云忙著公司的新品服裝訂購會,接下來他又要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外單的生產中。負責國內知名服裝品牌的貼牌加工及外貿訂單生產的陳小云,與記者分享了他對國內外兩種不同的服裝設計風格的了解。“設計國內國外服裝款式差別很大:國內貼牌服裝從商務裝向商務時尚靠攏;中東得便宜,款式很一般,但銷量卻很好;歐洲人對服裝要求嚴格,不僅款式要好,品質還要高。”而作為為這些客商從事設計的服裝設計師,更要統領全局,逐一琢磨各種不同風格的服裝特點,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