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優秀的國際職業化服裝設計師,要有內涵,要有個性,要有方向,更要有堅持。”
劉洋,可以說是比較早站在時尚的聚光燈下,比較早擁有明星光環的設計師。他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一代中國年輕服裝設計師。1998年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一場《與狼共舞》––“七匹狼”劉洋男裝發布會,使劉洋獲得了第二屆中國服裝設計的比較高榮譽金頂獎。
金頂獎無疑是對設計師的一份巨大榮譽。劉洋說在獲獎前后,自己的設計風格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卻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獲獎對他是一種鞭策,使他更加謹慎自己每一次在職業中的行為,并且更進一步地完善了自己的設計創作。
同時,劉洋與中國國際時裝周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中國國際時裝周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從舉辦第一屆時裝周開始,他每年都會去參加,劉洋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即使再忙也要趕赴現場。他說,因為那是我們的盛大節日,也是我們的重要聚會。在這里不僅可以與同行的朋友互相交流,切磋學習,還可以結識很多優秀的企業家。
讓自己更國際化、職業化
獲金頂獎對劉洋后續事業的影響不言而喻,媒體和商家給予了他很大的關注,并且對他的事業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他認為,獲獎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于是他去了美國,對自己的專業設計進行了二次提升。回國后又與多個品牌合作,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經歷了十多年的探索和思考后,使得劉洋對自己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也使他自己有了明確清晰的定位,他要做一名優秀的國際化的職業服裝設計師。
作為服裝行業的親歷者和創造者,從出道劉洋就一直標榜在設計上,將東方的娟秀與西方的浪漫完美融合。他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摸索尋找著。這個當年富有激情和張力的設計師,跟隨中國時裝業飛速發展的腳步,慢慢沉淀下來,現在選擇以靜雅的方式表現自己的作品。比較終他找到了自己,確立了自己“簡約、時尚、優雅、健康”的設計方向。
有創意的設計才是有生命力的。劉洋認為中國文化中深厚而悠長的東西很美。設計師不論是在企業效力,還是選擇自己創業,起初的道路一定是不平坦的。劉洋看到一些設計師為了追求捷徑,連參加大獎賽都盲目地拷貝別人的設計,丟掉了自己設計的靈魂令他很痛心。他說,設計上的浮躁比較終會害了自己。
設計不是盲目跟風
如果說光環具有榜樣的作用,那么劉洋就是行業中的一把標桿。如今,作為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多家品牌的設計總監的他,更多地體會到身上肩負的責任。
中國時裝業的飛速發展為設計新生代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中國設計師受到了行業的普遍重視,設計師在服裝行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高了。但殊不知,時尚圈是一個浮躁的名利圈,若把握不好很容易讓一些設計師不能靜下心來做設計。
設計師在摸索與成長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方向。“你要充分了解清楚市場,要非常清楚你的產品銷售對象,這才是設計的開始。當然設計師愛做夢,他們向往天馬行空。而企業家很現實,他們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從這點上看,似乎設計師和企業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劉洋認為,一個好的企業家,在某種程度上應該給設計師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把他們的才華展示出來。
設計市場化的實現,并不是盲目的跟風,而是依賴設計師長久以來對生活和時尚的把握。劉洋說:“設計師追求名利無可厚非,但不能把追逐獎項作為的目標,而要把把眼光放在更長遠的發展上。設計師能不能靜下心來對創作是至關重要的,設計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設計師只有把自己先武裝起來才能上戰場。”他身體力行地呼吁年輕設計師,應該潛下心來,在企業里鍛煉幾年。只有經過了歷練和時間的積累,才能有持續前進的不竭動力。
此外,劉洋還對新一代年輕設計師提出了他的建議。他認為,設計師基礎要扎實,只有對面料和工藝足夠深入了解,才能做出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設計師雖需要有天賦,但更需要勤奮,觀察生活必不可少。經歷的多了意識才會開闊。
現在的中國服裝界是充滿生機的年代,在這十幾年間,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為設計師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提供設計師專業培訓、到國外學習考察的機會,以及舉辦多種男裝、女裝、運動裝、內衣等設計大賽,為更多的年輕設計師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國際和國內的舞臺。梅賽德斯–奔馳冠名中國國際時裝周,證明了中國服裝設計引起了國際的關注。“機遇和挑戰考驗著我們。這更需要我們的服裝設計具有國際化、職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