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時尚傳奇女性 Joyce Ma

  講故事之前,讓我們來看看黎堅惠如何講述她記憶中的Joyce。

  “到了八十年代初,兩大港產女作家林燕妮和亦舒各自紅透半邊天(剛好一人一半),各自在小說里狂捧Joyce和Swank,林愛寫:‘Joyce的品味是一流的’,亦舒則常有‘詩韻的格調是一流的’,我就是這樣知道了馬太和康太的存在。”

 馬太,就是Joyce Ma,馬郭志清。

馬太,就是Joyce Ma,馬郭志清。

原名郭志清,舊上海四大百貨公司之一永安百貨郭氏家族的后人。后來嫁于姓馬的丈夫,自然也多得一個馬字。

出生于上海,7、8歲全家移民香港。小時候據說不得祖父寵愛,因是女孩,又是左撇子,被稱為“蝕本貨”。

但父母對其教育極任意,即教會優雅禮儀,也由她調皮玩鬧。13歲就送去澳洲讀書,鬼妹性格由此造就。

Joyce極具語言天賦,滬語、粵語、普通話、法語、英語全部流利。

唯獨可惜不懂得寫中文,她道,“覺得很羞愧。”

  有趣的是,Joyce并沒有一紙大學文憑。她17歲遇到先生馬景華,墜入愛河,也由此打消了去美國讀書的念頭。再到20歲當一陣子時裝模特,接觸當時一批在香港工作的頂級國外攝影師。比起其他同齡的年輕女郎,她家世好,且更勝于語言天賦,上五堂意大利語課就可以與人交流。

Joyce第一份正式踏足零售行業的工作,自然是在自家永安公司。

開始做些秘書工作,后來受到叔叔賞識,就用自己名字在公司女裝部發展一個牌子,引進英國貨來賣,成績據說相當不錯。但她不夠滿足,經過攝影師介紹,組織一批歐洲模特返港表演。外界評論很高,但叔叔卻因為開銷過高而不太開心。于是Joyce萌生了自己出來搞生意的念頭。在文華酒店租了鋪面,命名“Joyce Boutique”。

從1970年開始創業(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也有說71年或72年的),1982年,Joyce已經成為潮流代名詞。

同其他精品店不同,她善于發掘各種特色,在流行法國貨的時候將意大利牌子帶進香港,令當時一批港人認識到,意大利原來也有靚衫。

  鄧小宇在1982年的《號外》中這樣寫道:

訪問 Joyce Ma, 心情緊張是意料中事. 在短短十年間她的 Joyce Boutique已經根深蒂固成了香港一個不朽的 Institution, 一處比較富傳奇性的地方, 很多人說, 踏入 Joyce, is already an experience in itself.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