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五屆海博會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蘇葆燕認為,福建紡織服裝產業板塊這些年來表現得非常踴躍,品牌知名度在全國市場及國際市場上逐漸凸顯出來。一年來,蘇葆燕親眼見證了“左岸”在美國的上市過程,也看到其在巴黎時裝展上獲得國際買家的好評。一般來講,在這個平臺上的服裝品牌,一般要兩三年才有訂單,但是在上月的展會上,蘇葆燕看到了有多個買家來下單。這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但行業相信福建板塊,尤其是石獅的設計師通過時裝周這個舞臺能夠進步成長,通過在全國市場上的演練,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會成為一批強有力的生力軍。
這幾年通過中國國際時裝周、海西國際時裝周的培育,中國的服裝設計師整體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國內設計師一般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在服裝產業的企業里邊,從設計總監到設計助理,這個群體所占的比例比較大;第二類是設計師積累一定工作經驗后,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公司;第三類是設計師創立自己的工作室,有做服裝定制的,也有給生產企業做咨詢服務的。設計師從事的是跟美打交道的職業,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設計師與企業結合的穩定性不夠,或者可以說部分設計師對企業的忠誠度不是很高。如何實現突破?大力扶持設計師品牌。
去年,蘇葆燕參觀了巴黎時裝設計師品牌展:WHO’SNEXT時裝展。展會期間,設計師品牌的銷售仍在上升。這對國內設計師品牌來說是一個信心。在國際市場,中產階級的購買力并沒有真正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而萎縮。
海西國際時裝周自創辦以來,作為中國時尚商務男裝領頭羊的“蓋奇”、“愛登堡”進行了中國男裝流行趨勢的發布,后來卡賓等設計師品牌也積極參與了進來,為時裝周的創新、時尚品牌定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海西國際時裝周同時也在搭建海西及大陸企業與海內外設計師的對接平臺,打造石獅乃至閩南紡織服裝產業的孵化器。近年來,隨著石獅,乃至福建整個服裝及時尚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業界對海西國際時裝周的規模、層級、品質,乃至國際影響力都產生了新的需求,同時,海峽兩岸之間產業及信息的互動和聯動,也對海西國際時裝周提出更高的要求。福建省政府和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審時度勢,對海西國際時裝周提出超越性的設想和理念。
海西國際時裝周能夠在短短的兩三年有這么大的發展與政府的扶持和推動是分不開的,同時也促進了服裝產業基地的品牌與設計師的繁榮發展。在國際時裝周能夠遴選更多的設計師和品牌,所以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衷心希望海西國際時裝周與海博會能夠辦得越來越好,讓本土服裝設計師有更多展示作品的機會,把石獅的設計力量比較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