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建:小裁縫創造出中國比較有影響力服裝企業

  千萬不要預測周成建

  把周成建的經歷叫做“神話”,一點也不過分。一位除了一把剪刀別無他物的裁縫,為何能在十多年間創造出中國比較有影響力的服裝企業?周成建本身,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名人周成建

  上海電視臺大樓《頭腦風暴》節目的演播室里,周成建穿著窄腿褲、棕色休閑西裝,沒系領帶。坐在他四周的,是諾基亞全球副總裁鄧元鋆、家樂福中國區副總裁康柏德、安利大中華區副總裁劉明雄等等著名跨國公司的大老板。他們的服裝是中規中矩的商務西服,一絲不茍。

  相形之下,周成建顯得有些特別。他斜靠在椅背上,臉上因微笑而形成的大大的“括號”透露,他正在享受自己特立獨行的風格,也一定在享受與國際企業明星們平起平坐的成就感。

  2008年錄制的這期《頭腦風暴》,節目主持人袁岳要嘉賓提供一張圖片,來表明自己心目中的“幸福感”是什么,周成建拿出的照片是他裁剪衣服的鏡頭。這也證明,周成建對自己的經歷與成就,打了一個很高的分數。

  周成建是《頭腦風暴》的常客,2009年一期討論高考改變命運的節目,他又是座上嘉賓。坐在他對面“陣營”的,都是擁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企業家,而他自己,被劃入草根起步、白手起家企業家的行列。

  其實,兩期節目正好可以概括今天的周成建。20年以前,周成建還是浙江青田縣的小裁縫,走村串巷靠手藝吃飯。餐飲、裁縫、補鞋、理發、修理——“五把刀子”是當時浙江手藝人中比較興旺的行當,周成建就是其中一把。

  青田縣鄰近溫州,1980年代末的溫州,涌動著市場經濟帶來的亢奮空氣,成千上萬小企業、小商販,不放過任何可以創造財富的機會,活躍在這個當時還非常偏僻的小城市。1986年,周成建也收拾行囊,跟很多同鄉一樣開始了闖溫州的人生旅程。

  到了溫州,周成建還是只能當裁縫。不過,一些流傳的故事證明,周成建不是普通的裁縫。裁縫是個辛苦的行當,有一次,實在困得不行,周成建操作機器時把一批西裝的袖子裁短了一大截。但周成建想了個辦法,將西裝袖子改成了夾克袖子,把西裝變成了夾克衫,這批貨竟然成了暢銷產品。如果不是他的機靈,他本要賠償老板幾十萬元。

  打拼幾年后,周成建自己當起了老板,在妙果寺市場做起了前店后廠的服裝生意。

  如果一名裁縫缺少創意,他永遠是裁縫;如果裁縫充滿奇思妙想,就變成了設計師;如果裁縫喜歡奇思妙想還充滿當老板的欲望,就變成了周成建。

  周成建比較有名的一次商業炒作,是縫制了一件世界比較大的風雪衣,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這樣的驚人之舉,贏得了全國范圍的關注。2005年美特斯邦威上海浦東總部落成典禮上,這幅巨型風雪衣的新聞照片還陳列在展覽室里,巨大的風雪衣被“穿”在一棟樓房身上,那情景即便在今天看來,也極具視覺震撼。

  周成建嘗到經銷策劃的甜頭,這些經歷讓他得到一個經驗:那些無形的東西,也許是比較值錢的。事實上,當他真正開創美特斯邦威這個事業的時候,周成建仍然固守他的經驗,只不過這個“無形的東西”有了實在的目標——“品牌”。

  不走尋常路

  在中國其他地區,甚至其他國家的人眼里,溫州人有著猶太人一般的精神,在溫州,比較不少的就是敢為天下先的人。但即使在溫州,周成建也算是“奇人”,當大多數溫州商人還在墨守薄利多銷法則,依靠低成本產品闖市場的時候,周成建就開始玩“品牌”游戲,創造出后來被總結為“虛擬營銷”的商業模式。

  1995年,美特斯邦威公司成立,周成建的玩法是,在廣東、江蘇等擁有成熟加工工廠的地區,尋找代工工廠為美特斯邦威生產服裝,然后到全國尋找特許加盟商,銷售美特斯邦威的產品。看起來,周成建除了一個商標,什么也沒有。但是,正因為如此,比較大的利潤,都進了周成建的口袋。正因為選擇了一個比較合適的經營方式,美特斯邦威在14年中,以超出所有人想象的速度迅速發展。

  到今天,有各種人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周成建成功的原因,周成建自己談得不多,但他的認識,似乎比外人更加冷靜和理性。

  “美特斯邦威當初為什么這樣去做呢?我也一直在總結。其實從某個角度說,美特斯邦威過去更多是處在一種被動創新的狀態。1990年代初,特別是在創業初期,那個環境下大家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美特斯邦威當時的實力不如一些兄弟企業。在這種背景下,對于我來說是一種被動的創新、被動的放棄。何為被動放棄呢?我是做加工出身的,但我想要去做品牌,又沒有經濟實力,沒有管理基礎,我只能兩者選一。所以,我比較后是被動地放棄了制造這一塊,而做了品牌這一塊。為什么是被動的創新呢?其實從我角度說,我不是做管理出身的,也沒有太多的經驗,這種模式也是被動的創新,是不得已而為。”

  如果單單把周成建一系列“被動選擇”而得到的成績,歸功于“好運”,應該是不公平的。相反,是明智地選擇“取”和“舍”,周成建才可能探索出比較合適的道路。

  美特斯邦威的成績一定讓一些同行企業嫉妒,2000年左右,曾經與美特斯邦威在同一產品領域競爭的幾家國內休閑服裝品牌,如今紛紛逐漸消沉,只有美特斯邦威,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這些年,周成建成長為“著名企業家”,央視“春晚”嘉賓席上頻頻露臉,國內各種財經、商業節目也很喜歡邀請這位非常“上鏡”的老板,周成建在鏡頭前的微笑,也越來越從容。

  但是,周成建并沒有被閃光燈晃花眼睛,對自己企業的發展,他依然保持著冷靜。“我覺得,結合目前的市場形式,美特斯邦威對服裝行業的執著和忠誠相當重要。曾經在樓市、股市瘋狂熱炒的時候,美特斯邦威也依然沒有涉足這些并不熟悉行當,而是固守在服裝行業。也正是因為美特斯邦威這樣的固守,使它免于遭受樓市及股市的不利影響。”

  面對H&M等國際服裝品牌進入中國的市場形式,周成建又開始了一次新的商業探險。2008年底,美特斯邦威推出相對以往產品更加高端的新品牌ME&CITY,希望借此改變過去“學生服裝”的固有形象,給美特斯邦威帶來新的活力和增長空間。周成建為ME&CITY 請來都市白領們的偶像——《越獄》男主角米勒,單從形象代言人的選擇,就能看出周成建想讓新品牌進軍國際市場的野心。

  “眾多國際服裝品牌都在搶占中國市場,對美特斯邦威來說,我們并不覺得這是一件壞事,或者會給Meters/bonwe及ME&CITY的品牌發展帶來哪些困難。反而我覺得,這些國際大牌的進駐,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人對服裝、時裝的消費觀念,使他們更能夠接受平價時尚這樣的理念,對美特斯邦威來說,這反而是一件好事。”周成建說。

  周成建看溫商

  其實,周成建算不上“純粹”的溫州商人,他的家鄉從行政區劃上不屬于溫州,2005年,周成建把公司總部從溫州搬到上海,上海已經成為美特斯邦威的根基。但是,周成建發家于溫州,溫州,是他今天一切成就的起源地。

  正因為從溫州來,但又站在溫州之外,周成建對溫州商人和溫州經濟,有著自己的解讀。對于經濟危機下民族產業、溫州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周成建有自己的思考。

  “我認為這輪金融海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對中國的民營企業發展,積極多于消極。特別是對我們的浙商和溫商來說,更需要去歸納去總結。溫州是一個率先發展民營經濟的地方,過去靠我們自身的膽略和市場的先機,把企業做起來了,把市場做開了。過去30年,整個社會都是處在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停下來,沒有歇下來看看,我們過去走的路是不是全對,或者在哪些方面是值得去總結值得去分析,或者值得去梳理的。我覺得通過這一輪的金融海嘯,客觀的環境促使你的主觀意愿更加堅定地歇下來看看想想,這樣會讓溫州的經濟,溫州人的經濟更加健康,以后才會有可能使溫州的經濟走向更遠更久,讓溫州人的企業走向更遠更久。”

  其實,探討改革開放30年以后,民營企業該怎樣走,周成建自身就將是一個標本。盡管過去的成就可以用“神話”來形容,但未來的路,必定更加充滿挑戰。“我相信美特斯邦威的未來面臨的挑戰將比過去更大,過去是在無序中發展起來的,在社會和市場快速發展中跟隨成長起來的。但接下來,特別是在這一輪的金融危機背景下,全球更會走向一體化。發達國家企業的力量還是非常大的,再瘦的駱駝也比馬大,其實我們還不是馬,是小毛驢,我們這只小毛驢如何更加健康地成長,讓它走得更遠,這個挑戰還是蠻大的。”

  回到幸福的話題,周成建還是堅持,他的“幸福”,來自于手里這把裁縫剪刀。“有句老話,叫做‘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對我來說,我覺得我比較大的幸福就在于,我‘入對了行’,我可以終身從事我自己鐘愛的服飾行業,可以有機會將自己和我的團隊們一手創造的“Meters/bonwe”和“ME&CITY”,以及未來可能擁有的其他品牌打造為國際知名服飾品牌,這將是我奮斗的目標。”

  千萬不要預測周成建,千萬不要去預測一個明了規則、但又不走尋常路的人未來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