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宗:內衣行業的“決戰”遠未開始

  趕著改革開放第一班車來大陸探訪的臺灣商人王文宗,用15年的時間,與女性消費者一起經歷了從“外在講究、內在將就”到內外都講究的著裝觀念,“歐迪芬”也與眾多本土內衣品牌一起,把文胸這一“舶來品”,做成一個服裝行業中備受關注的新產業。

  1993年,是王文宗比較黃金的時期,三十幾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及行業經驗,不安于現狀的他做出讓同行吃驚的計劃——到大陸去做內衣品牌。而當時大多數臺灣商人,只是將大陸當成新的加工廠。

  “創業時只是看到商機,看到大陸進步與繁榮。但每一個人都不知道未來的中國會是什么樣?!辈话灿诂F狀的心、敏銳的商業直覺,讓王文宗尋找到更廣的空間。

  三個轉型期后“合”字依舊難寫

  艱苦地熬過了1995-2000年的內衣市場培育期;經歷了提升速度比較快的2000-2004年;又與同行們一同推動了2004年到今天的市場轉型期,在中國內衣行業的格局逐漸形成之時,歐迪芬已經在全國擁有了千余家店(柜),開發了內衣外穿、中國紅、水袋、防駝背等具有歷史突破意義的產品系列;也為內衣開辟了全新的文化內涵,打造了“尋衣記”、“內衣文化節”、中華內衣元素創新設計大賽等名片。

  翻過這份15年用心血寫就的可以用優異來總結的成績單后,王文宗依然感覺到壓力重重:“金融危機對中國服裝業的沖擊應該在第四季度和明年初更加明顯。但對于穩扎穩打做市場的品牌,不會輕易被海嘯沖垮,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服裝企業也有對策來規避風險,比如說比較大限度地把成本降低,讓企業在競爭中有更多的利潤?!?/font>

  作為首批來大陸創業的臺商,王文宗十分認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祖國取得的成就,尤其是目睹著中國女性內衣行業在三十年里從無到有、從小手工到大產業的飛速發展過程。

  在看到成就的同時,王文宗也希望業內能多關注些盲點問題,為以后的發展掃清障礙:“目前,市場是更加成熟了,但行業對策略整合的關注卻很微小,很多企業都講在成熟的市場中,利潤變得微薄了,殊不知,這種微薄往往都是缺少策略造成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女性內衣比較基本的材料:花邊,很多花邊產品都經歷著高價期、飽和期到死掉,為什么?因為很多花邊企業在投資設備時過于趕‘時髦’。市場上某一種花邊好銷,馬上全部投資買新設備,都是同一種型號、同一個規格的,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也都一樣,隨后,大企業用低價格來壟斷市場,小企業可能連投資都收不回,新添置的機器就過時了。比較后行業利潤越來越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而上游產業的同質化,更直接影響了內衣品牌企業。在消費市場個性化的時期,低價的無競爭力,高價的進口品讓利潤縮水。對于內衣行業來說,解決好產業鏈的整合與企業的策略發展,未來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會更大?!?/font>

  短、平、快還是精耕細作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看過了太多中國企業家的“英雄史”、“發家史”、“輝煌史”、“血淚史”,任何一種成功都具有不可復制性,幸福總是相似,但不幸卻各有個的不同,中國服裝企業,同樣需要總結這三十年來的“不幸”模板,才能有前車之鑒。

  談及15年的經歷,王文宗覺得,在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生與死,往往是一轉身的距離,但做百年企業的夢想,卻從來沒有從企業家心中抹去。只不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很多人過多的期待或設計如何縮短成功的距離,但卻沒有耐心去精耕細作。

 在2004年,歐迪芬巨資推出《尋衣記》得到部分人的認可,但也引起爭議,“看不到直接利益的推廣活動是成功還是失???”

  但王文宗通過《尋衣記》堅定了品牌要用文化感動世界的信心?!叭绻愣糜弥腥A文化當根本,創意當未來,對品牌來說是無往不勝的。沒有這些為基礎,只希望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快速成功是不現實的。做企業的人有100個網點的時候,他希望能快速變成1000個,但卻沒有思考他能否管理1000個網點?,F實問題表明,必須要為這些網點負責,那么多員工,要靠企業收入安定生活,那么多加盟商、代理商把自己的事業、人生與你聯系在一起。這是責任,不是夢想。”王文宗在講這些話的時候是在2007年,那會PPG的神話剛剛開始,王文宗關于企業基礎的言論,在迅速創富擴張的神話中顯得那么微弱。

  但今天看來,讓服裝界觸動一時的PPG已成敗筆,王文宗再談起精耕細作,對于總結三十年成就的服裝行業來說,接受度更高了很多。“很多企業很小時,希望快速強大,但我感覺適應環境做久同樣也很重要。我更喜歡看到,我的品牌存在,對消費者有什么影響,能給消費者帶來什么,而不是企業從幾萬件的制造能力到幾十萬件,或是說廠房從幾萬平米到幾十萬平米,機器設備從幾百臺到幾千臺,這對我而言都沒有意義,都是外在東西。消費者對你品牌的感受,品牌每年所提供的商品、活動、文化、內涵,給消費者綿延不斷的影響,軟工夫更重要。”

  經過三十年的跋涉,成長起來的中國服裝企業大多剛性十足,在后三十年,練好軟功夫,做久不會是空話。

  行業決戰“創新”決定未來

  15年來,歐迪芬主動接受了兩次轉型,1993-1997年時,處于創業期的歐迪芬設計團隊還主要以臺灣為主。設計出來的產品也比較有新意。談起這段經歷,王文宗認為,那時,隱藏在內衣外穿中的創新開始顯示作用了:“那時候,我們的產品中有80%都屬于內衣外穿的產品,由于它的顏色比較鮮艷,運用的蕾絲都非常好看,大家覺得很新奇,所以憑借內衣外穿,歐迪芬一炮打響,當時非常轟動。由于內衣文化還沒有興起,只要是新奇的、讓大家有新鮮感受的東西,就很容易獲得市場認可?!?/font>

  1998年王文宗思考怎么讓品牌永續,讓企業永續。只有把文化扎根,品牌才有良性的發展?!睔W迪芬第一次創辦了內衣文化節,市場上眾多內衣品牌都開始效仿海外品牌的手段,進行內衣動態秀展示,所有的商場幾乎都在做內衣秀,“這樣久而久之,有點把內衣低俗化了。當時我就很擔心,這樣下去是不可以的。因為如果大家看內衣秀看久了,看厭倦了,內衣品牌接下來該怎么辦?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提出了新的思路,就是進行文化創新,用文化節的形式,來推動內衣文化對行業的影響,這種思路延續到現在,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歐迪芬所推廣的中華元素創新?!?/font>

  “中國市場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現如今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我覺得是社會發展促動的必然反映。”從臺灣到上海,經歷了內衣市場的數次轉型,王文宗一直都在思考、行動、再思考中度過。在追尋文化創新的道路上,王文宗感覺到了企業家的使命。

  走過了30年的紡織服裝行業,上市、融資對于很多服裝企業來說意義非凡,但金融危機下,讓我們可以更清醒地認識到現有發展模式的優劣。

  王文宗在計劃未來的時候,同樣沒有忽視文化的作用:“紡織服裝企業現在的日子也許并不太好過,但這個行業的決戰遠未開始,雖然一線城市競爭激烈,但二、三線城市的競爭還沒有啟動。在未來若干年,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但前提是必須要把創新抓得更緊,把文化融入品牌。只有這樣,企業才有根?!畾W迪芬’不喊口號,人生無常,十年后品牌在哪里都不知道,喊什么塑百年品牌?如果不重視文化,沒有創新,怎么做好百年品牌?2009年對于歐迪芬來說,會有一個大的突破。如今,我們的品牌文化建設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明年,我們會全面推出一個新的、定位相對高端的品牌。歐迪芬將確立多品牌運營的戰略。屆時,產品結構更加完整,覆蓋的人群也更加廣闊,整個集團的盈利能力也更強。”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及其合法性,請讀者僅作參考。如內容有侵權、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掃一掃關注品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