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西省總工會舉辦的2012年“五一”表彰大會上,全省共508名先進個人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綠洲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紡紗分廠粗紗擋車工趙育芳作為山西紡織服裝行業的代表獲此殊榮。
機聲隆隆中堅守崗位20年
現年38歲的趙育芳1992年7月職高畢業后進入晉城市紡織廠(現為山西綠洲紡織有限責任公司),20年間與粗紗擋車結下不解之緣。
常言道:男不進鋼,女不進紡。在紡織行業女工的勞動強度通常要比男工大得多。從上班第一天起,趙育芳就暗下決心:不管多苦多累,既然選擇了這一行,要干就要爭一流。
粗紗是紡紗生產的源頭環節,而粗紗擋車則是整個工序中的源頭。進入企業,經過短短兩個月的培訓就上崗,雖然剛開始難免有些手忙腳亂,但她沒有退縮,“我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每天她總是早早就來到車間,下班時別人都走了她還在練。大熱天她把自己關在宿舍里研讀理論書籍,細心揣摩各種操作方法,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虛心的向師傅們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3個月后,她干起工作來就得心應手了。粗紗工序是質量把關比較嚴格的工序,在平常的工作中,她從每個細節做起,精心操作、嚴格把關,發現疵點立即處理,絕不讓疵品流入下道工序。細心的她在工作中曾發現過多次質量隱患,為企業挽回了很大的損失。
機聲隆隆、高溫高濕、早中夜運轉三班倒,在這樣的環境下,近20年過去了,和她一起進廠的青工有的下海、有的調離,而她仍然堅守在粗紗崗位上。平時,她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只要換上工作服,她整個人都變了,目光炯炯、雙手靈活、有條不紊地在紗錠間游走,動作流暢、嫻熟、自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她不僅在辛苦而枯燥的工作中找到了樂趣,她的工作也獲得了工友和領導的認可。
機器不順手比賽也能得探花
2011年5月,得知山西省要舉辦粗紗擋車工操作技能大賽的消息,趙育芳欣喜萬分:“等了十幾年,終于有這個機會了,我一定不能錯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她積極備戰。當年8月,她和另外一名同事通過公司內部層層選拔,獲得了參賽資格。此后的一個月,她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車間、宿舍兩點一線:上班時間在車弄走巡回、練技能,下班后不是在車間訓練,就是在宿舍學習理論。為了將厚厚的一大摞理論資料熟記于心,她走路背、睡前背,甚至吃飯時都在背。那段時間,她把禮拜天統統取消,就連中秋節放假也沒有休息。每天,她的大腦高速運轉,雙手不停練習,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這次參賽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公司,展示的是綠洲公司粗紗擋車工的素質和水平,我要竭盡全力做到比較好。”
2011年9月15日,公司派車送趙育芳和同事到運城參加“華雄杯”山西省粗紗擋車工職業技能大賽。她們到了賽區才知道,比賽用的機型、操作工具與她們平時用的差異很大。比如說接頭用的工具,她們在公司用的是竹扦,比賽用的是軟管。而大賽給每個選手熟悉機器和練習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盡管時間有些倉促,但當主裁判宣布“開始”時,她立刻鎮定了下來,及時調整心態,克服機型、品種、操作工具不熟悉的困難,鎮定自若、超常發揮,在眾多強手中脫穎而出,比較終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獲得“全省紡織行業粗紗技術能手”稱號。同時,山西省財貿輕紡煙草工會為她記個人“一等功”一次,并破格升為高級工。
對取得的成績,她懷著一顆“平常心”:“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紡織女工,只是盡我所能做好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