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迷蒙的江南,灰墻黛瓦的水鄉,講述寧波紅幫裁縫發跡史的歌劇《紅幫裁縫》昨晚在上海文化廣場拉開帷幕。這部由中央歌劇院與寧波市演藝集團聯合打造,著名指揮家、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親自掛帥的歌劇,以一段愛情傳奇為主線,為觀眾拉開了近現代寧波服裝業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原創歌劇《紅幫裁縫》是中央歌劇院首次將目光聚焦于商幫題材。該劇以近現代寧波服裝業發展史為題材,講述中國服裝工業的興起歷程。表現的是發生在清末民初,在寧波服裝行業紅幫與本幫兩大派別之間互相競爭的故事。著名劇作家胡邵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劇經歷了漫長的采風過程,探訪了服裝業傳人、博物館等,劇中將展現當時紅幫裁縫許多嘆為觀止的制衣技巧。
歌劇《紅幫裁縫》集結了中央歌劇院的頂尖陣容,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楊陽、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擔任男女主人公。有“高音C之王”之稱的楊陽在劇中將“寧波小裁縫”天意這一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既展現了主人公堅韌又柔情的一面,更表現出寧波幫人士奮發創新的精神。“抒情女高音”阮余群則以她的歌喉征服了觀眾,當“寧波幫已走向世界各地!”這句柔美而富有感情的歌詞在全場唱響時,臺下觀眾都不禁深深自豪。
這部洋溢著濃重的寧波地域元素的原創歌劇,處處散發出濃郁的寧波味,紅幫裁縫當年使用的裁剪工具,劇中人物的服裝造型,還有服裝學徒訓練基本功時的“熱水撈針”、“用針穿牛皮”等場景,更讓觀眾回到過去。除了舞美,歌劇中還加入了幾段濃濃寧波味的馬燈調,如“哎格侖登呦”等馬燈調曲子以獨特的中西結合方式,出現在陽春白雪的西洋歌劇中。
本就是福建人的阮余群演出這部作品也很有感觸:“我演這個角色特別有種認同感,我和寧波商人一樣也有出遠洋經商的傳統,所以特別能理解寧波幫的精神,當我用歌聲來表達這種精神時,油然產生一種自豪。”她說:“我在臺上努力用聲音和肢體語言表達阿繡這個寧波女性的堅強、對生活的幸福感受,現場觀眾則用掌聲表達了對我演出的認同。”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也直言:“歌劇《紅幫裁縫》作為一個反映寧波‘制衣文化’的舞臺藝術作品,通過未來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演出,可以將寧波的‘制衣文化’傳播到全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