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像帶孩子一樣去培養品牌,那它到今天應該還是健康的。品牌都會有一個出生期、成長期、壯年期,比如蘋果,如今已有40年,正值壯年期,所以它賣的那么火爆也是有原因的。一個品牌是要靠幾代人的努力,一蹴而就是不行的。如果有人說,像凡客、嘿客那些網絡品牌呢?其實互聯網帶來的只是形式的改變,品牌塑造的本質是沒有變的。
互聯網創造了很多傳奇,但也帶來了很多浮躁,讓人們做著一夜暴富的夢。沉下心來想,如果你有孩子,讓他一夜間長到和你一樣大,可能嗎?將人生的規律放到品牌上,它是極其相似的,用心培養的品牌,一定是健康的有作為的,若沒有感情的投入,它只會是一個賺錢的工具。
尊重是鑄就品牌的核心態度
人們能夠記住的品牌都是很少的,大多品牌都會被忽略,而且很多具有高辨識度的大品牌也會逐漸消失,比如三鹿、樂百氏等。為什么很多品牌都無法得到傳承?尤其是我們的民族品牌。
![貝因美:品牌要像孩子一樣去培育1](/uploadfile/202211/28/2795581405.jpg)
回過頭來看,那些能被大眾記住的品牌,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這些品牌跟人格極其相似,比如喬布斯之于蘋果,馬云之于淘寶。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不斷地搜索著、尋找著,只為找到一種共鳴,一種價值觀,而它就是"尊重"。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反之會尊重父母,變得有教養才會有自強不息的能力;在品牌態度上,我們予以尊重,它才能對別人實施尊重,找到社會價值和定位,品牌像人一樣有靈性,它有自身的自尊心。所以,在如何打造品牌本身上,我們需要去思考的是,讓尊重成為鑄就品牌一生的核心態度。
愛是鑄就品牌的基礎
尊重跟品牌之間要如何去理解?它有幾方面要去考慮,比較初設計品牌的初心是什么,用戶是誰,員工是誰,以及合作的供應鏈關系、渠道商關系,他們的點點滴滴都代表著品牌。所以他們自身學會尊重,就是等于對品牌的尊重。就像與孩子的關系,你不尊重他,他也會頂嘴反駁,而反之,孩子會回報你以尊重。所以,你尊重了品牌,才能夠讓品牌跟你的消費者、員工,以及方方面面有這種回報跟互動。
尊重它包含了兩部分內容,沒有愛就難做到尊重,沒有尊重就難做到承諾。所以從品牌的本身來講,就是要在愛的基礎上去培養。人們會對孩子有耐心,但對品牌呢?是否付出過耐心,允許他試錯?家長對孩子所做的,孩子未必能清楚明白,但卻能感受到什么是他需要的、抵觸的,品牌也一樣,你當它是工具,那么它將缺乏靈性。
從品牌建立到成長的過程,就像孩子長大的過程。因為有愛,我們會選擇尊重孩子,培養他的獨立思維和健全人格,而對于品牌,我們會培養它的調性、差異化。
擁有尊重之心,成就匠人精神
以貝因美為例,它主要涉及嬰幼兒產品及服務,其公司始終堅持以愛的企業精神,幫助寶寶健康成長。貝因美的品牌主張就是生命因愛而生、世界因愛而美,其品牌定位很清晰:親子顧問、育兒專家,品牌愿景也很明確:成為跨國的嬰童企業,全球知名的品牌,受尊敬的行業領導者。那么,這個品牌是如何去踐行的?
貝因美曾和東方衛視《媽媽咪呀》這個節目合作,旨在讓普通媽媽經過訓練和努力站在舞臺上,以身作則給孩子以影響。在后來的采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媽媽與孩子間愛和尊重的互動。貝因美還做了很多公益營銷,在總計超過8個億的人財物的資源投入后,換來的是不能只用金錢去衡量的正能量,而這也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貝因美對品牌的呵護就像對待孩子一樣,去鑄就它的性格,培養他的調性。
如何能夠在有限的生命里,鑄造出自己的民族品牌?這是值得人們反思的。尊重所帶來的那份淡定,一定能讓后來人看到真正的品牌、民族的品牌,一線品牌。品牌態度,源于尊重。
在品牌的發展中,很多人也會提到匠人精神,這是很多品牌都欠缺的,一種難能可貴的態度。如果有一份尊重品牌的心,那么一定能鑄就一顆匠人之心。一位老師傅18歲學徒,即使現在收入不高仍醉心于手工行業,他是百年品牌張小泉剪刀的一員,他讓人們真實感受到了匠人精神,品牌精神;蘋果,不做到極致就不愿開賣,忠實粉絲都為這個品牌而瘋狂;諾貝爾其實也是一個品牌,每一屆的獲獎者都是對其開拓創新精神的繼承,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