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第2年
公司介紹

北京電影學院品牌隸屬于北京電影學院,發源地在北京,創立于1950,主營行業教育培訓、培訓、美術學院、藝術學院、藝術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是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它是中國唯一的高等藝術教育電影專業學院。它在國內電影、文化和藝術界享有盛譽。它也是世界著名的電影藝術大學。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學院建立了完整、科學的電影學科體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學為主體,涵蓋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繼續教育、國際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高級電影人才培訓體系。今天,北京電影學院已發展成為國內外電影教學設備設施齊全、科學綜合、教師經驗豐富、實踐教學特點、科研創作、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水平、人才培訓質量、電影人才培訓、電影藝術創作和學術研究。

北京電影學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4號,占地91293平方米。截至2010年9月,學校總建筑面積91339平方米,建筑面積10394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總值50373.10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7292.82萬元,生均9.1萬元。全年教育資金23303.55萬元,其中國家撥款17907.55萬元(含中央財政共建800萬元),自籌資金5396萬元。圖書館建筑面積2057平方米,藏書32.56萬冊,電子圖書1897.0GB。學院擁有動畫藝術、錄音技術、藝術特技和數字電影四個重要影響力的電影專業實驗室,實驗室擁有國內外最先進的電影制作、科研設備,參與重要電影、電視制作,錄音技術實驗室是唯一的國際聲音權威——杜比公司資格認證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是學院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學校聲音實驗中心是北京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北京電影學院社會實踐橫店影視基地是北京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學院建立了千兆骨干、百兆桌面的數字校園網絡,教學計算機1584臺。

截至2010年,學院擁有14所學院(系、系)和9個本科專業,其中攝影、錄音藝術、動畫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攝影、錄音藝術、動畫、表演是北京特色專業。今年申請的數字電影技術本科專業已獲教育部批準,201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學校有一級學科1個,博士授權點1個,碩士授權點8個,本科專業授權點1個;部級重點學科(一級)1個,部級重點學科(二級)1個。學校是北京市藝術文化學科群建設的主辦單位,牽頭開展北京市藝術文化學科群建設。電影攝影創作和攝影曝光是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教材;語言藝術和導演創作是北京的精品課程,動畫概論、電影特技教程和電影戲劇概念是北京的精品教材。2007年6月,學院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目前,全日制學生人數為2364人。研究生470人(其中博士生48人,碩士生422人),普通本科生1894人。成人教育專科生560人(其中本科生336人,專科生224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148人;研究生課程56人;留學生69人。2010年畢業生1407人,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5.5%。

員工總數512人,其中專職教師263人。專職教師47人,副教授96人;博士導師17人,碩士導師13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0人。三名外籍教師。教師大多是國內外電影專業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科領導和優秀的中青年教師或電影藝術家,具有豐富的電影技術應用開發、藝術創作實踐經驗和成果,在中國電影創作、教育和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就,獲得了國際、國內電影、電視創作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藝術學院、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文化學院、研究機構和研究所聘請博士導師和客座教授。

學院是國家動畫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和中國兒童電影研究中心的上市單位。學院擁有電影研究所、數字電影技術研究所、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中國動畫藝術研究所、影視文化產業研究所、中日動畫漫畫研究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中國動畫產業年報、中國電影產業年報編輯部等研究機構。2007年成為第一所主持國家863項目的藝術院校。2003年至2006年,學院獲學術成果獎64項(次);教師發表學術論文498篇(次);教師和學生共申請和承擔226個科研項目,各類科研經費549.4萬元;研究完成后,共出版學術專業(教材)184部。2005-2009年,教師共申請科研項目1098項,各類科研資金926.8萬元,專門撰寫翻譯284篇,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和翻譯831篇(次),獲省部級科研獎17項。

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開放辦學。1984年成為CILECT(國際電影電視大學聯合會)會員學校;1988年被選為理事學校。2002年當選為亞太地區電影年會執行主席。2008年11月,學院成功舉辦了來自世界48個國家近100所成員院校的200多名校長和代表2008北京國際影視學院聯合會大會。我院在電影專業教育、學術研究、教師互訪、創作等方面與近30所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聘請了38名國內外電影藝術家、電影教育、電影學術理論研究專家、學者為學院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學院每年還聘請幾位外國電影藝術家和電影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學校講課交流。學院派出大量教師走出去,與各國電影院校進行學術訪問、專業交流,實施創作教學合作項目,在國內外舉辦國際電影教育、創作理論學術研討會,宣讀發表論文。北京電影學院學生電影作品展在近十個國家、地區和許多外國著名大學舉行,并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合作拍攝紀錄片和動畫片。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由學院教授、著名導演謝飛于2002年倡導創辦,連續九屆舉辦,受到世界各地影視學院學生和教師的高度評價和熱情參與。每年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影視學院參加展覽,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作者參加展覽,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獎成立于2001年12月,已連續舉辦10屆。是中國最權威的青年原創動畫作品展示和學術討論交流活動。它被稱為中國動畫短片的奧斯卡。參賽作品已從中國擴展到國外,具有很大的國際影響力。我院留學生教育由北京市評選,首都北京市9所對外留學生教育教學影響最大的高校之一,多次榮獲北京市留學生教學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過程中,我院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高級電影專業人才。其中,陳強、趙聯、龐學勤、于洋、許還山、張天民、林汝為、林農、王炎、李文化、魏鐸、沈杰、阿達、吳一弓、丁陰楠、胡炳榴、陳家林、魏林玉、謝飛、鄭東天、張暖心、王好為、黃蜀芹、廣春蘭、李前寬、顏學恕、滕文姬、郭寶昌、翟俊杰、魏廉、陳凱歌、田壯壯、吳子牛、張藝謀、黃建新、魯曉偉、尤小剛、顧長衛、張黎、侯詠、趙飛、王小列、肖峰、趙小丁、陶經、李少紅、胡玫、陳國星、霍建起、尹力、馮小寧、何群、唐國強、寇振海、宋春麗、肖雄、張鐵林、劉佳、周里京、方舒、張鳳儀、謝源、沈丹萍、王志文、許晴、胡亞杰、蔣文麗、徐靜蕾、黃磊、趙薇、陳坤、何琳、黃曉明、張元、王小帥、賈樟柯、陸川、王全安、余楠、劉云龍、袁立、黃渤、姚晨等國內外知名電影藝術家和電影專業人士。他們已成為中國電影業的骨干。他們已經成為中國電影事業的骨干。各學院和專業的學生也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學院教師和畢業生多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政府華表獎、國家五一工程獎等國家重要獎項,獲獎電影數百部(次)。教師和畢業生榮獲奧斯卡、柏林、戛納、威尼斯、東京等重大國際電影節獎項。同時,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拍攝的電影獲得了國外電影(文化)獎和國內電影和電視獎。以2005年獲得中國電影政府獎最高獎華表獎的10部電影為例,其主要創作人員均為北京電影學院歷屆畢業生。據不完全統計,學院青年電影制片廠獲得國內外77項電影獎。其中,《鄰居》、《出生年》、《秋菊訴訟》入選1999年新中國電影50年優秀電影50部;《離開雷鋒的日子》、《飛豹》、《秋菊訴訟》、《舞天》、《大沙暴》、《臺灣往事》、《米瑪十七歲》等多項華表獎和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學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和先進文化的方向,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學院的活力不斷增強。榮獲首都精神文明單位2008年4月,北京電影學院以優秀成績通過了北京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標準,標志著北京電影學院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已進入藝術院校的先進行列。

自新世紀以來,學院從國家電影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發展的實際水平,自覺培養中國電影專業人才的國際視野和標準,明確提出了世界級電影學院的發展目標,即從新世紀開始,經過大約20年的努力,學院進入學科和專業建設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具有獨特的特點,以電影為主體,藝術、藝術、廣播電視藝術協調發展,在學科建設、人才培訓質量、教師建設、電影學術理論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應用、電影藝術創作理念、學校管理和學校條件等主要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等藝術學院,實現世界級電影學院的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學校確立了分三個階段實現發展目標的戰略理念。

目前,世界一流電影學院第一、第二階段的發展目標已基本實現,正在向第三階段邁進。學院以人民滿意的高等藝術教育為宗旨,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訓質量為主線,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面向社會需求,優化結構布局,大力推進培訓模式創新和電影技術數字化轉型,全面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和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提高科研水平,提高社會服務能力,為實現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歷史轉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努力盡快建設世界級電影學院。